美文网首页
盲途(七)

盲途(七)

作者: 旱水仙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20:50 被阅读48次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楚辞

      在地区人事处的工资科,办事员拉高了声调对我吼道,“你是支边青年,怎么可以加这一级工资?,不可以这样假公济私的。”语气带着太明显的鄙视。那时我已调到行署,除了担任行署秘书外,还兼管行署的劳动人事工资等。那天,我是去报批工资升级表的。我笑着递过去一张彤红的电视大学毕业证书问:“这个可以吗?”,他伸手疑惑地接了过去,打开,扫到了我的姓名,便局促地不知所措:“你,你什么时候上的电大?都已经毕业了?”

      是的,耗费了我全部的青春年华,才在我不惑之年完成了高等教育。回首虽然荆棘丛生,也有野花绽放的来路,思绪万千……     

      文革结束后的一个长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在我度过童年的苏州胥门,我拼足了全力爬万年桥,怎么也爬不上去,突然桥上伸下来一只手,拉了我一把,我就上到了桥顶。抬头看,竟是邓小平。

      真的很奇怪邓小平怎么会出现在我的梦中,直到如今仍百思不得其解。

    记得给四类分子和右派全面摘帽的文件下发的前后,中央发文恢复高考。好几个朋友都撺掇我赴考。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放宽了好多条件,其中就包括年龄婚姻。我的年龄正好轧进。心蠢蠢欲动,心想上了六年高中的我,难道考不过没读到什么书的老三届?我开始打听报名之类的有关事宜。当我得知,考生仍要过一个政审关时,我泄气了。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如是说。

      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改变不了出身,但一定会改变命运。十年大漠,虽说艰苦,虽然是每月只有18元的工资,但因为文革,国家养了我十年,却没有丝毫的贡献,自觉羞愧。“淡看人间事,潇洒天地间”。走自己的路吧!

      不久成人教育风行全国。什么职业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自学考试,夜大等等五花八门,眼花撩乱。和田的第一届电大学生在85年顺利毕业,开始招收第二届学生。

      1985年,我已是41周岁的中年人。大学梦离我越来越远,再有迟疑,那就只能定格为梦了。我打听好了所有的报考流程,可是真到报名时却犹豫起来。报名费就要3元呢!不是没有,是舍不得。我们俩将近一半的工资要寄回老家抚育一双女儿,所剩的另一半除了我们夫妇的生活外,还要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还每月必须存下5元钱以防意外。3元钱可以做好多事了,万一考不上,不就打了水漂?眼看着报名日期就要截止,我还在犹豫。

    一天,我下班回家。我家老蒋递给我一张单据说:我替你去报上名了,你就准备复习吧!“知我者,老蒋也!”我惊讶得不知所以,这么粗心的男人在关键时刻,总是如此的明察秋毫,温柔贴心。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复习,最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电大。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我一起赴考的年轻同事没有考上,她开玩笑说:“把你三分之一的分数送给我,我们俩就都录取了!”她是天然的红五类,还是现役军人的妻子。看来,唯成份论正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华夏大地上空的阴霾在逐渐消散。

      共和国的春天已经到来!

      生活总是在许许多多的“可是”中艰难行进。当我向领导汇报申请半日制工作的入学方式时,所长明确地拒绝了我。他的理由简单、充分:你是办公室主任,每个半天都不在,那半天的工作抛给谁?而且要三个年头,天天如此。当时,我真的很想和谁打一架,出出这几十年积聚的怨气!努力冷静下来,所长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一个方案在脑中萌生,我试探着说:“那换一种方式呢?”“你说。”我提出:只要允许我入学,一星期我只要半天的听课时间,主要用来与学校保持联系。但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要给予充分保证。所长思忖良久,挥挥手,“就这样吧!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得反悔。”我赶紧追一句:“那费用呢?”“按规定办。”嘿嘿,所长很痛快!

      就这样,我成了电大唯一合法的天天“翘课”生。

      因为不听课,没有老师指导,学习难度无疑增大。每天要看书到一、二点,才能勉强补足半天的电大上课内容,第二天又是紧张的工作等着我。星期天必须泡在图书馆。成日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工作和学习都不能出错。否则,结局会很难堪。深夜,读书间隙,问窗前明月:我值得吗?月儿弯弯不语。

        这样过了大约一年,渐渐习惯了新的作息时间。在学习中慢慢发现,漫长时日里,自己所读的书,所关心的事都是一颗颗游弋在我记忆长河里的珍珠,祥和而温婉,时聚时散。而我在电大摄取的新知识一旦与它们相遇,这些四散的珍珠便被串起,成了光芒四射的长链在知识的海洋中流光溢彩!这才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过去自学的东西早在我的肚子里生根发芽,只待开花结果了呢。

      三年后我以题为《试析王熙凤性格形成》的毕业论文惊艳四座而结束了大学的艰苦历程。

      不得不感谢我丈夫。三年中,他放下了所有“大丈夫”的架子,每天除了买菜外,还在我下班前做好米饭,洗好菜,做好准备,待我回家,只要下锅就妥。而在我夜间看书发懒时,会适时的递过一杯浓茶,点燃一根烟,拉过椅子坐下,默默地一声不吭,待我恢复常态,再悄悄离去。相濡以沫,琴瑟和鸣,不过如此了吧!

        蚕科所的工作也进行得有声有色。我利用单位的现有资源,在所内养猪,种菜,盖起了蔬菜大棚,买了两头奶牛。以相当低廉的价格把蔬菜、肉、牛奶卖给职工,既丰富了他们的餐桌,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凡此种种,在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蚕科所被评为和田唯一的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我们的书记脸上绽开了花,笑着对我说:妙笔生花哦!要是没有你那些锦绣文章般的总结报告和有关材料,谁能相中远离城区,偏隅在玉龙喀什河畔的蚕科所呢?

        那时候行署一老秘书已届退休年龄,在寻找接班人的过程中,有人推荐了我,经全面考察,下了调函到我的单位,领导以我们是自治区单位而拒绝了。

        一年过去了,地区行署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老秘书还在上班。1988年年底,行署遂将我强行调离蚕科所,进入行署工作。而我的丈夫已先我离开原单位和田报社,赴民丰县任县委书记。我们俩几乎是同时踏上了扑朔迷离、步步惊魂的官道。

      那时的女儿们正上高中,我们收到了她们稚嫩的笔触下流淌的期望:“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做清官……”

      路还长,人间正道是沧桑!

                                                                 

相关文章

  • 盲途(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楚辞 在地...

  • 盲途

    初出不知世,路途明指灯。 智至燃己身,泯灭归众人。

  • 盲途

    麦芽清旁柳絮黄, 横生愁绪肚满肠。 学业渐终苍茫顾, 唯望业成盼佳娘。

  • 盲途(一)

    1955年夏天,小升初的考试后不久,一个阴霾的夏日,接通知回母校看榜,我兴冲冲地走出家门,上了泰让桥,与好几...

  • 盲途 (前言)

    一辈子执着于一件事,百折不挠,岁月会尊重你所有的付出。 ——谨以此文供奉我的祖母和夫君

  • 盲途(后记)

    朋友发来一个视频,叙述山西一个安姓的干部,怎样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实践从一个初中生自学高中课程考上大学,从而改...

  • 盲途(四)

    青春是没有经验和任性的 ——泰戈尔 我曾写过一篇《戈壁里的安乐窝》。但不...

  • 盲途(三)

    年轻的时候,心中的阴影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一切都没有启示和征兆。 ——席慕蓉 ...

  • 盲途(二)

    高中毕业恰遇大饥荒时代。当年的高考,我落榜了。那年是1961。 客观地说,我不是一个用功的孩子,不...

  • 盲途(六)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盲途(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sk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