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恰遇大饥荒时代。当年的高考,我落榜了。那年是1961。
客观地说,我不是一个用功的孩子,不是那种年年三好,门门5分,人见人爱,乖巧玲珑,循规蹈矩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喜欢学习,酷爱读书,痴迷小说,只为了增长知识,通过书籍去了解社会;也会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梦想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然而,我却缺乏“勤为径、苦作舟”的精神,把光阴蹉跎在“捷径和侥幸上”,失败是必然的,我没有资格怨天忧人。于是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将高中三年的课目仔细的复习一遍,等待来年能一举高中。
第二年(1962),一纸“不录取通知”的到来令我梦碎!一年来不看电影,不读小说,杜门谢客;天天5点就起床,背单词,默古文,背公式,写算题等等等等。虽没有“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废寝忘食”,却也在书山题海中翻腾沉浮了一个年头。上学以来没有如此的用功过!懵了!回想已付诸东流的日日夜夜,心碎成了飘絮,在空中乱舞;泪汨汨地流在脸颊,滴到胸口,在酷夏里蒸腾,消散……望着好婆的遗像,默默地问:这回,谁能救我?
我不痴不傻,虽距离天才遥不可及,但自诩聪明有余,轻易不会甘心:不甘心以往对大学生活的热切向往破灭,;不甘心学业就此中断,从此与浩瀚的知识海洋诀别;不甘心让九泉下的好婆失望。接着考吧!
经过三年的高考失败,到了1964年夏季,我已办好了再次参考的报名手续。一天,去找我高三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单先生,请他指点一下我的作文。他接过我的作文,凝视了许久,惊诧和探究的目光来回扫过我的脸庞,然后慢慢地说:“没用的,没用的”。“什么?”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别考了,你的卷子都筛掉放一旁,不看的。”先生接着说。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回到家,趴到桌上,看着好婆的遗像,没有一滴泪。
我不到两岁就离开了父亲,以后再无谋面,连他的名姓都说不上来。两岁时随了母姓,一直由母亲抚养。父亲纵有再大的恶行如何来影响我?
退一万步讲,不是说好的不讲唯成份论吗?不是说好的重在表现吗?不是说好的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不能唯心吗?若屈原是我,想必“天问”会更加精彩!
我还是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自从先生告诉我判卷的内幕后,我再没有复习。不过,我很想去告别对别人来说充满了希望、梦想和期待;对我来说则是填满了我辛苦、伤心和失落的高考考场。
若干年后,我与一个发小重逢时,她对我说:你高考的卷子是没人判的,知道吗?我工作后参加了两次招生工作,知道内情,但不敢给你说,只是劝过你别考了。
发小都不敢告知的信息,我的恩师,是因为太深的同情和骨子里的正义,不顾个人安危给我透露了这个秘密。让我在盲目的固执之中及早抽身,面对现实,直视人生。不过,这些年头的努力确实使我熟黯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并将其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致很多年后,每每有人夸我出色时,我心里都会说:切!别人是三年高中,我是六年!能不翘楚?
和别的女孩一样,在那个年龄段,经历了我的初恋。把我在另一篇文章“莹莹月色”中的一段摘抄过来吧!
《好婆离世,女孩已长成了姑娘。没了好婆的絮叨,也没有了月光下,好婆搂着她铺在地上的剪影,房间空荡荡的,心空荡荡的,孤单无时不刻充斥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不知什么时候,一个俊俏挺拔的男孩经常出现在窗边的藤椅上。在硕大的书桌上除了复习功课,填补知识外还说古论今,畅谈人生,展望未来。直到月上树稍,柔光占满所有的空间才会醒悟夜已悄悄来临。
一场历经半个多世纪却没有结果的爱恋!
唯有明月为证!》
对方是外地人,姓林。和我同在一个夜校代课。父亲是逃亡地主,在服刑期间病死。母亲带了7个孩子到苏州投亲并落户。在我俩还来不及海誓山盟的时候,我妈的朋友告发了我。我妈开始发挥她所有的聪明才智,施展一切能想出来的手段对付我,直到有一天以偷听敌台的罪名将他扣在派出所三天两晚上,又有一天市公安局派人来家,用了足足半天的时间威逼我告发林的反革命罪行。终于如梦初醒:我只有和他拜拜,才能让我妈罢休。不然,林的命运前景堪忧。我不能害他的。此番,我再一次的败下阵来。
大幕终于落下。不想在过去的盲目里继续挣扎,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一个支援边疆的机会从天而降,打起背包离开伤心地,向着新疆杳无人烟的大漠戈壁直奔而去。
然而,求学梦却始终如影随形,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