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31)
《感知为限的意义》
以感知为限,这是感知论对存在范围的鲜明界定,这一界定,终于使人类世界找到凭据。可以说,感知为限真正的坐实了存在,为人类首次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原来无凭无据、无理无由的存在,这才找到了可供人认识与把握的依据。感知为限划出了存在的边界,人类这才可以神闲气定、心安理得地存在。其实,感知为限划定了一个很小很有限的范畴,感知体及人类只能在这个范畴以内存在,这就如同一个封闭的城堡,感知为限有效的阻止了非感知的侵入,同时有效的保护了感知运动的有序进行。这就意味着一切以感知为本,一切以感知为据,一切以感知为准。感知不像客观的定义那样无凭无据、无根无由、强行粗暴的让人接受。感知的状态、感知的条件、感知的运行谁都可以明白,谁都在感知着,但谁也不知道感知就是这个世界的限度。
感知为限是十分鲜明的,存在的就是感知到的,存在就是在感知。事物的大与小、多与少、无限与无穷、开始与结束、过去与未来……等等各种辨识,都是人的感知结果,表达的都是感知的秩序,并不是我们原来认为的不可知的客观存在。我们恍然知道了一切事物存在的原因,原来都是出自我们的感知。存在的源头,世界的来由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尽皆出自于感知运动,尽皆出自于感知体的感知。人是顶级感知体,最了不起的人间世界就出自于人的感知。人的感知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体验,人体验到什么,这世界最终就是什么。原来,我们是蔑视个体的体验的,因为有客观存在,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体验符不符合客观存在。我们不自信,因为我们认为世界最终的存在不是我们的体验。而感知论明确指出,我们的体验就是事物的存在,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就是最终的世界,再没有别的世界。而世界的变化出于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感知发展了、进步了、提高了,这世界就随之改变了。
感知为准是最实在不虚的标准,实际上,我们不自觉地一直在使用这个标准。好看、好听、好吃、好嗅、好玩……就是感知体验对事物的最终衡量,无论我们做出什么行为,最终还是要达到这些目的。我们不应该为着相反的感知体验做出行为,比如:毁坏、冲突、杀戮、痛苦……这些过程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只不过想通过这些过程来达到最后良好的感知体验的目的。我们一直不敢肯定良好感知就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固执地认为人应该还有别的什么目的,我们不敢确定感知为限是我们认为客观的限度才是最终的限度,而客观的限度是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因为客观存在并不存在,论其限度更是荒唐。
感知论为什么要立感知为限?这是因为从逻辑上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限度。客观是无限的,主观也是无限的,它们的无限是由于它们并不存在,并不存在就无法证明。唯物与唯心都只能在想象、假设和理论中存在,而只有感知存在是最实在的,人们的感知体验就是在证明。人们已经感知到的存在了,人们现在感知不到以后感知到的也会存在,人们永远感知不到的永远不会存在。我们感知到多少就存在多少,我们感知到什么就存在什么。其实存在没有真假虚实之分,我们感知体验到的就是真的,假的虚的东西能让人反复并真实地感知体验到吗?如果事物供人反复地感知体验到,它的真假也就不值得辨识了。能够一直反复有效地让人感知体验到的存在已经达到了目的,再追究其真假就毫无意义。事物的存在就是供人做感知体验的,反之,正因为有感知体验活动事物才能存在,这就是感知论提供的逻辑道理。
感知为限,人从此心安理得地在感知以内生活,再不做非份之想,再也不受自我妄想的无端损害,再也不离开感知体验的目的去瞎折腾,再也不用搬动所谓的客观世界来恐吓、伤害自己,再也不用在存在的起源和无限的时空这些生造的问题中去折磨自己。一切都因为感知为限而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一切都经感知解释成了有根有据的道理。人们这才发现,从感知为限开始,世界变得有序、安静而美好。(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