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一篇文章写得是生在当下,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吸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然而,前提是我没有去论证,知识是否有用。
于是有人和我辩论,这个人不是别人,是庄子。
庄子借他人之手甩了一段文言文给我,我费了半天劲儿,才懂了个大概,不过庄子的话也就能懂个大概吧,不然也不至于让人研究了几千年了还捉摸不透,没个准。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属他厉害了。且看这段原文: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惟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论论绪,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我一向不喜欢和掉书袋的人聊天,不过这个人既然是庄子,我就原谅他了,这段文言文,我决定和它死磕。
它大概意思说得是三个高人,一个弹琴的 ,一个打拍子的,一个辩论的,在他们擅长的领域都做到了登峰造极,名声在外了。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显得与众不同,而他们又将这种专业知识传授给后代,后代又传给后代,但后代只是在用知识解释他们的技术,并不能和他们一样有所成就。然后问,这些人算成功的吗,如果算,那我也可以,意思是知识我也能懂。那这些人不算成功的吗?那么也就没有人能成功了。然而,圣人又最是喜欢传道授业解惑的,那是他们的光荣。但问题是,不能用知识来明白的道理你去教人家,有用吗?就像用你的眼睛告诉你石头是硬的,用手告诉你石头是白色的,一样的道理。
但它结尾那句话「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却没人能准确翻译了。庄子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就不徒劳强行翻译了。
那么知识是有用的么?知识当然是有用的,但它没有到复制成功的程度。就像昭文师旷惠子,他们的后代里再也没有出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
那说到底还是没有用嘛!你学这个不能成功,又什么用?不如不学,浪费时间啊!如果是知识成功论,那么所有人可以停止学习了。因为庄子已经论证过了,知识不能复制成功,因为主要还得靠个人觉悟。
人是有觉悟的,多少年前,人们早已认识到了,知识是生产力,而且还美其名曰“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或许已经被实践论证,但“第一”可不是随便就能论证的了。如果知识是第一,那么“觉悟”算第几呢?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科学家的,世界上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乔布斯、一个马云和一个马化腾。谁说“知识第一”、“觉悟第二”?
然而如果觉悟真的是比知识还要重要的,那么知识有什么用呢?是不是都去禅修都是寺庙里打坐就可以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了呢?显然,那也是绝不可能的。除非你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
如果将知识看成一种物质的话,它是死的,无用的,让它活起来的,赋予它能量的是人,而且是特定的人。这个人必须具备某些特质,他才能用这些知识获得成功。至于怎么个特定法,或者有随机因素,或者有必然因素,这个就无法深究下去了。
庄子说了,有知识有学问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人了不起也不是因为你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你有钱。
开个玩笑。哈哈哈......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