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天问我艾灸的“灸”字怎么写,我写给他,但发现有些不对,就去百度搜索,原来我写成内疚的“疚”了,没办法,经常在电脑上打字,一提笔就忘字。而且这个字的发音居然还是三声,之前我一直发成一声。
我继续搜索,从“灸”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再到它的各种古文记载。弄明白个大概后,就开始给女儿讲,听了一会后,女儿说她还要继续写作业,可我还是意犹未尽,又讲了一段: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
女儿于是又打断我,说是等写完作业再听不迟。
我好像经常这样,遇到她问我某个字或某个词语,总是喜欢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在一个词的写法、字意上耗费好多时间。
在简书上有的时候也会这样,比如有好友的繁体文字有疑问,我就会去百度,甚至到豆瓣上去询问,以搞清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文章下面,卖弄一下,末了,还自嘲:我就是孔乙己。
确实,在这点上,我就像那个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
不过我倒不认为我做的不对,我觉得这样才能把一个字真正学会。因为搞清它的来源、本意以及后来的演变,对于文字的初学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就像基本功,扎实了,以后学习文言文也好,遣词造句也好,就会更加准确、精当。
当然钻到字眼里,也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组成句子后的美感,表达出来的动人情感,以及蕴含的深刻内涵。
你瞧,我并没有孔乙己那么迂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