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特点在于我们对待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的态度。有句话说得好:“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这句话反映了乐观与悲观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总体来说,我对人对事大都是乐观的心态,不论多么不堪的状况下,依然会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期待与憧憬。
而与此同时,也没摆脱摩羯座的乐观与悲观并存特质,内心既怀揣着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又担心着种种可能的悲观结果,这种内外矛盾也让常常令自己有点沮丧和不安,也许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随之而来的是努力为自己找到更积极的理由。
看到一句话,来形容乐观与悲观挺恰当的:
对于一个悲观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张合适的他的凳子,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即使天空下着雨他的天空也是明媚的。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 · 赛里格曼认为,当事物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时,所有人——无论是 “乐观者” 还是 “悲观者”,都会感到暂时性的无助,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无助感的持续时间。
比如:失恋、失业、绝症等,都会让我们深受打击,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是,“ 乐观者” 只是刚开始会感到失落,甚至会产生暂时性的抑郁,但他们始终相信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一定能度过难关,很快他们就平复心情,看到希望,跳出这种氛围。
这种从打击中迅速恢复心理平衡的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抗逆力或心理弹性。所以,乐观者普遍都具有较好的抗逆力。
乐观和悲观是人们看待世界事物的不同认知态度。
大多数人绝非极端的乐观者或者悲观者,而是属于二者之间的状态。乐观者期待好事发生,悲观者期待坏事发生,这样的差异与接受处理信息时的主观选择有关。
乐观时更容易关注到积极信息而忽略消极信息,悲观时则更容易受到消极信息的刺激而忽视其积极方面。
在对事件结果的归因和态度上均有很大差异,总体来说,乐观时更倾向于自己是影响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积极行动者;悲观时则认为事件结果由外部力量控制,宿命论是其核心。
乐观跟悲观形成的重要因素跟童年时期的依恋模式有关,更安全亲密的养育环境会让孩子的内部控制认知更强,从而促进乐观的性格发展。
反之,不安全且疏离的养育环境会让孩子认为对事件的影响减弱,从而使外部控制认知加强形成悲观性格。
在心理学上,乐观与悲观被定义为:
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
这是指个体经常采用某种方式对事件(主要指生活中的失败或挫折等一些坏事)原因进行解释的趋势。
心理学家们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揭示人们的解释风格:外部与内部、不稳定与稳定、一般与特殊。
个体在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位置最终形成了乐观与悲观的生活态度。我们从这样一个假设的案例来分析乐观与悲观的人对生活中的挫折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悲观的人把坏事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一般的因素;乐观的人则把坏事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殊的因素。
由于解释风格的不同,如被公司解雇这件事,乐观的人遭遇解雇后,会认为这只是个别的、特殊的、不会一直存在的情况。甚至会把这当成一次机会,让坏事变成好事。悲观的人则会陷于自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过分夸大不好的遭遇,裹足不前。
外部与内部
在职场中遭遇被动解除(终止)合同,不论是何种原因,都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但不同的人体验到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差异。乐观的人会把原因归结于外部,比如,公司过河拆桥,把人用过了就扔;上司能力不够,担心下属太优秀,影响了自己的地位;责任心太强,过于坚持原则,挡了一些人的财路等等。
悲观的人则把原因归结于内部,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能力不够、工作不够努力、性格不好、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等等。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为内部的人,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会责备自己,经常会为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而道歉。
不稳定与稳定
在这个维度上,乐观的人会认为只是自己一时的运气不好,比如没有遇到一位好的上司、好的老板,或是行业整体萧条,经济大环境不好,公司不得不缩减人力成本等等。这些原因属于不稳定的因素,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因为你不会一直运气不好,也不会总是遇到不好的人。换一个时间、换一个环境,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转机。
悲观的人则会认为“我没有别人优秀” “我不是一个好的员工”,这些原因相对来说,是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特征,在短时间内比较难以改变。
一般的与特殊的 特殊的是指那些仅影响特定事件的原因;而一般的则影响生活中的很多事件。
比如,你第一次去某个城市,刚下火车,钱包就被盗了。你可能会说:这里的人都好坏呀。这就属于一般的解释。一般的解释会夸大不好的事情。
类似的,被解雇或被辞退,乐观的人会认为自己仅仅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工作中某一个环节或某一句话,得罪了某位权威人士,所以有此遭遇。
悲观的人则会认为自己所有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工作上一团糟,才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对坏事给出的解释,通常都可以从上述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大部分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采取不同的解释组合:有时埋怨自己,有时埋怨周围的人,有时埋怨某一个特定的原因。但是,有些人则发展出了相对稳定的解释风格。
是什么导致了悲观的解释风格呢?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母亲。孩子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应对坏事或挫折的方式、情绪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悲观的母亲确实会造就悲观的孩子。
二是学生时代,老师或成年人对我们的批评,会塑造我们悲观或乐观的态度。学生时代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或成年人等一些权威人士对我们的批评,对我们的心理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年轻时经历
第一次重大事件也会影响我们悲观或乐观的态度。比如,刚进入大学或刚进入职场时所经历的较重大的事件,会在我们心理上造成比较持久的影响。
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悲观或乐观的解释风格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其中有这样一项研究,研究者对99名哈佛大学生实施了问卷测试,获得了他们的解释风格分数。
当时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5岁。几十年后,当他们到了45 - 60岁时,通过体检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大学期间的悲观解释风格预示了25 - 30年后的较差的健康状况。那些60岁之前去世的被试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悲观的解释风格。
研究者因此得出结论,大学期间的悲观解释风格是中年至老年健康状况差和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人的解释风格一般在8岁之前形成,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马丁·塞利格曼也是研究“抑郁症”的大家,对儿童的心理、情绪,尤其越来越普遍的抑郁症,特别关注。他有一个重要的观点:
孩子的解释风格一般在8岁之前形成,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这也就是说:孩子会成为一个悲观的人,还是乐观的人,早期的教育与环境,非常重要。
看来,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也有“黄金期”啊!
小孩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
小孩会问很多“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要得到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生活的解释。一旦父母变得不耐烦,不再回答孩子永无止尽的为什么时,孩子就从别的地方去寻找答案。
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仔细聆听大人对某一件事的解释,而在我们平常的说话中,大约每分钟都有一次解释,只是自己不自觉而已。
你的孩子对这种解释会一字不落地听进去,特别是对不好的事情的解释。他们不但听,而且还会注意到这些解释是永久性还是暂时性的,是特定的还是普遍的,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通过给100个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解释风格测验。母亲的乐观程度跟孩子的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孩子的解释形态跟父亲的不相似,母亲的跟父亲的也不相似,这表明孩子主要学习了母亲对因果关系的解释风格。
下图表明了大人对小孩的批评如何影响了孩子的解释风格。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就提到固定型与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孩子8岁时,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1. 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2. 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3. 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失去乐观,传统意义的聪明才智对成功没有什么意义。
人性的特点在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真正的美丽在于内心的绽放,自省有助于改进自己,远距离关系需要信任和沟通,人际关系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善待的基础上。
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沉湎于抱怨和怨恨。
只有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才能够真正绽放内心的美丽,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人进入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