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张爱玲和三毛的传记,心情很难平复,两位都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看似矛盾却有如此相似的两人,一位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名门之家,一位出生于抗战期的富贵之家。本该都是无忧无虑的千金小姐,却因为时代背景原因,颠沛流离,逃不过世间的红尘劫难。
很多人拿张爱玲与三毛对比,只因为世人对他们的崇拜,对他们神秘生活的窥探,每个人心目中都希望有个唯一的女神,可是面对如此优秀的两位,我们无法舍弃任何一位,不管选择谁,舍弃任何一位都会愧对另一位。
我无意去评价她们,也不想去拿她们做对比。我只想用我肤浅的文字去表达对她们的崇敬。
通过张爱玲的文字,我们能够穿透表面的浮华,去窥探底层的真实。她生性凉薄,冷眼看着父亲堕落在大烟的日子里,冷眼的看着母亲离开的背影,冷眼的看着弟弟独自生活在没有温情的家里。她独自站在观众席中冷眼的看着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亲情,爱情,友情似乎都变的可有可无。可是我们无法责怪她的冷血,其实从她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她是一个渴望爱的孤独小孩,因为怕失去,所以不曾努力去获取,她知道,失去比从未得到更悲情,所以才有了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这是活的多么通透的女子。
可是再怎么假装不在意,面对爱情,她依旧是那个可以为了他低到尘埃里的世俗女子。恋爱中女子该有的悸动,娇羞,依依不舍,所有不能有的情绪,全都为他绽放。可是张爱玲需要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他终究给不起,也不愿意给,尽管他为她倾倒。她对自己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至于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她真的不再爱了。
一次爱恋却需要终身的时间来还债,老天对这个女孩还是太刻薄了。爱情没有对错,可是她却需要为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买单。文字无法拯救她于民众的言语讨伐,曾今的风光加速她逃离开这个堕落而迷幻的舞台。她说太剧烈的快乐和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点的------同样的需要远离人群。于是她选择了隐居避世一辈子,直至孤单的离开。
相比张爱玲,三毛她是幸运的,有疼爱理解自己的父母,去遥远的撒哈拉找寻前世的记忆,有一个纵容她任性,到死都爱着她的荷西。
我觉得三毛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她需要全世界的关注,当有一天她感受不到别人的关注的时候,她会不安,焦躁,厌世。她需要别人救她于水深火热中,也需要自我救赎。在合适的时间,有人朝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开始了自我救赎,于是就有了她“自我放逐”的流浪。她一不小心就流浪到别人的世界里,不幸的人,如她的德国男友,为了她终身未娶,幸运的人,如荷西,住进了她心里,陪她一起流浪。
三毛她需要关注,渴望爱情,接受爱情,而张爱玲她不需要外界的关注,亦不需要过多的爱情,这辈子只为一个人打开心扉。所以三毛是幸福的。这是三毛跟张爱玲最大的不同。
荷西成就了三毛,如果没有荷西,或许撒哈拉的故事会出世,但是不会如此精彩。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度过了这辈子最快乐的6年,亦用了一辈子去遗忘。
三毛是个浪漫主义者,沙漠艰苦的生活在她眼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她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带着读者跟她一起体验沙漠里的风土人情,感受着她跟荷西的那份鹣鲽情深,我们沉醉在她的文字中不愿清醒,同时她亦不愿清醒。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没有荷西的日子里,三毛无法再自我救赎,亦没有人能救她。本以为王洛宾或许可以给她带来惊喜,可是他毕竟不是荷西,无法理解她的世界。最后她选择自己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记得她曾说过,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权利去死的。可是她却走上了这条路,很多读者为她惋惜,可是我却觉得对她来说是解脱。与荷西相见于另外一个世界是她的救赎,她相信亲人是理解她的。所以她毫无留恋的走了。
我多么希望天堂也能有撒哈拉沙漠,我多么希望她真能与荷西在天堂能再续前缘。
两个女人,不同的生活,却是同样的悲剧,我们不免要感叹天妒红颜。张爱玲和三毛的故事都已经落幕,可是我们的故事正精彩上演,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活的像张爱玲那样通透淡然低调,像三毛那样热情乐观百折不挠,我们不需要做红颜,可是得做最真实的自己。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