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语言科学。学数学要得法,方法对了可以事半功倍。我总结一下学好数学的几项好习惯。:
01、步骤和过程
小学过后,数学学习的重心就不再是计算了。计算就跟英语里的音标差不多。音标很重要和基础,但是音标学的再好,也不能算得上学好英语。
数学是跟汉语、英语、法语等一样是一门语言,只不过数学语言的目的不是日常交流,而是表达逻辑过程。当然,既然我们称数学是语言,它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来沟通的。
数学沟通靠的是解题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高年级的数学考试以及部分数学竞赛(如奥数)均是过程分占较大比重。如果一道题只写正确答案而不写过程或只写少量过程,一般情况下即便答案正确这道题也是不得分的。
写过程也是有讲究的,肯定不能乱写。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因为这样最符合大家的阅读习惯。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数学符号的使用原则。当然, 如果需要做图,还需要注意很多做图规范。
02、纸和笔
尽管21世纪过了20多年了,人们都开始讨论元宇宙,憧憬移民火星了,但是要学好数学还是得老老实实拿起纸和笔。
现在很多电子设备很好用,比如苹果的Ipad,微软的Surface等。这些产品甚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模拟我们用纸和笔的书写体验,但是在学数学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尽量用传统的纸和笔。
有的孩子说,用电子设备后,写错了方便修改。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固然我们都希望做题时一泻千里,没有任何差错,但是实际上,这种期望很不现实。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往往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而对不同方法尝试本身也是解题过程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孩子可直接在答案上进行涂改。这样孩子和老师都可以很容易注意到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犯的错误。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幅书法作品有很多涂抹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这幅作品成为中国近2000年行书书写的天花板。事实上,正是由于颜真卿的涂抹,我们才能感受到他书写《祭侄文稿》时的椎心泣血。
03、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我的主要观点是:计算器11年级前不建议用。原因有二:第一,11年级前是学好心算和笔算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则很难再重新来过。第二,11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转折点。11年级前数学学习的要点是基本运算技能,11年级后数学学习的重点是深度学习具体topic。
笔算和心算背后是对数学逻辑的强化。这是计算器替代不了的。
计算器是一种数值运算工具而已,其大部分功能可以在5分钟内学会。很多老师花大精力教学生用计算器,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低年级不用计算器,孩子可以将精力放在思考解题策略上,而非考虑是否应该用计算器以及如何使用计算器上。
很多数学竞赛是禁用计算器的。即便某些数学竞赛不禁止计算器,其大部分题目的重心是符号运算和逻辑推演,计算器这种数值运算工具毫无用武之地。
04、化简
化简,顾名思义,用数学方法把表达式或答案转化为更为简单的等价形式。化简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比较基础的分解因式,有理化等。化简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它可以让解题过程变得更简洁,更容易理解。
关于化简最大的问题是,单拿出一个知识点大家都会,一到做题就不知道怎么化简。比如分解因式,很多小朋友都是高手,以至于看到分解因式的题目想都不想就写出来了。但是,等真正要做复杂的题目时,就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分解因式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其一,孩子肯定在知识点学习上下功夫,这值得肯定;其二,对数学缺少系统的理解,不清楚如何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多花点时间理解知识点而不是单纯的刷题。
05、慢即是快
大家对数学有一个误区,认为做题快就是数学好和聪明的体现。事实上,做题快的孩子通常错误率也高。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速度,欲速则不达。相反,我建议孩子们在学数学时,放慢节奏。
放慢节奏的意思是说,花点时间厘清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原理,多总结不同类型题目之间的联系。按照这种方法,每种类型的题目只需做几道典型的例题,即可掌握相应的做题思路。此外,还应投入一定精力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如果想要提高数学做题速度怎么办?仅靠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再说我们计算再快也比不上计算器。提高数学速度的关键是系统掌握稍微高阶的数学知识和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
06、提问
学习,无非四个字,勤学好问。“勤学”大家都做得很好;“好问”这方面确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有人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我不敢苟同。艺术门槛很高,不是谁都能搞得起来的。相反,提问是零门槛,张嘴即来。把提问提高到艺术的高度,言下之意是大家最好都不提问。这就有点居心叵测的意思了。
我接触过很多很勤奋的孩子,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从来不问问题。我观察到,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孩子害羞,而是孩子害怕问的问题不够好。其实,这大可不必。
学习过程中,任何问题都是好问题。只要不是拿老师开涮,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跟学习相关都不妨大胆问一问。老师本来就是答疑解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