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进陷阱中「读《中庸》有感」

走进陷阱中「读《中庸》有感」

作者: 彩云飞处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3:54 被阅读0次
走进陷阱中「读《中庸》有感」

原文: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期月不能守也。」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在说,我知道。却常常像飞禽走兽一样被猎人驱赶到网罗陷井之中,还不知道躲避;人人都在说,我明白,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大愚的DNA

皆曰予知,真的知道吗?有的人,别人说啥自己都知道,本质上却什么也不知道,进了危险之地都不知道。每天说着我知道,受不了别人说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就会觉得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以为不足以学;还有的人,觉得别人确实是好的,有可取之处,却觉得自己学不了而不去学。其实你不必很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之后慢慢变得很厉害。

为什么知道危险而不躲避呢?因为贪婪,有多少人为了膨胀的私欲铤而走险,而深陷囹圄,所以我们要警惕那些超出「分」的欲望,以免被它带进陷阱而不自知。像我之前的一次经验,被高额利息所迷惑,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放进小额贷款公司,结果本金也没有要回来,这就是所谓的「贪小便宜吃大亏」,一定要谨而慎之。

能择不能守

人的一生没有选择一条光明的路可以说是天灾,如果选择了光明的路却不能坚持走下去,那就是人祸了。我们常说,二十一天形成一个习惯,自己做事情能坚持一个月吗?像我们涵养心性,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性的完备,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门可以讲解的技术,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我们就是在这种力量中自知好歹,各尽其分,潜修默契。

相关文章

  • 走进陷阱中「读《中庸》有感」

    原文: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期月不能守也。」 译文:孔子说...

  •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

  • 读《中庸》有感

    杜娟12日读《中庸》有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经过反复阅读,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

  • 读《中庸》有感

    第一章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德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

  • 读《中庸》有感

    近读《中庸》,刚读三分之一,已觉甚为受教。一则是因慎独二字。君子之行,不欺暗室。很早时就听过西方一句谚语:在任何人...

  • 读《中庸》有感

    泱泱华夏,五千年传承不断,圣贤光辉照耀世间,一代又一代国人在其沐浴下茁壮成长。高考后的暑假时间漫长,闲来无事,研读...

  • 慎独「读《中庸》有感」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 天命「读《中庸》有感」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生所具有的,即为「性」;引导自己性情发展的方向,即为「道」;修...

  • 抄读《中庸》有感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子之...

  • 读 《大学中庸》有感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陷阱中「读《中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jf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