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录自得到APP上李笑来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先让我们来看看我自己对“个人商业模式升级路径”的理解。
最初的时候,我们只能单份出售自己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能卖出去就不错了!找工作真的很难啊,尤其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不对?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升级个人商业模式的方式,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我们的单位时间售价。有些人选择读完研究生之后再去找工作,基本理由是一样的,因为虽然不是绝对,可普遍来看,拿着研究生文凭去找工作,就是比拿着本科文凭去找工作“单位时间售价”更高呢!
事实上,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望过去,那些最终能使个体单位时间售价更高的专业,学费就更贵,认证获得难度就更高,比如医生、比如律师,这只是随便举的两个例子而已,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新东方厨师学校的学费就比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的学费高出好几个量级……
在这个阶段里,很多人做出了最终会被证明为“不明智”的选择,把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与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
磨洋工
喊高价
收8个小时的钱,但只干2个小时的活,那就等于把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抬高了4倍。跳个槽,利用信息不对称(反正新老板没办法100%了解自己过往的成绩),获得更高的薪水,跳上三五次,薪水翻番的情况其实也非常常见……
然而,长期来看,这其实是不明智的,结果也是很明确的:你什么时候见过谁通过磨洋工或者频繁跳槽获得财务自由呢?嗯,一个都没有。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的传递了这个观念:注重价值,而不是价格(估值)——无论是投资,还是打工,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你的时间价格,和你的时间价值,就很难重合的,因为我们在一个市场上,在一个信息必然是不是不对称的市场上,所以,你拿到的薪水(别人对你所出售时间的出价),只不过是他们对你的时间价值的“估值”,有时候这个高一点,有时候那个高一点,绝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并不相等……一味追求“高估值”,不说是否妥当吧,事实上是不合理,因为那是“在追求不可能的结果”。
那些时不时就因为“感觉自己的价值被低估”而郁闷的人,其实应该动用元认知能力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被高估的时候呢?”——事实上,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肯定有过,还不止一次……若是能想到这里,就没有什么可难过可郁闷可冲动的了,因为已经弄明白了,是不是被高估,是不是被低估,这才是常态,价格和价值恰好重合是低小概率事件。再说,被高估的时候,默默接受,被低估的时候跳脚大闹,这也不是一个头脑正常的人该做的事情,对吧?
这机理虽然貌似“显而易见”,可你观察一下真实的世界就“震惊”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就好像从来就没有为对方着想的时候呢?!”甚至,你会发现:啊,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穷尽一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一厢情愿”的活着呢?
还有个事实,可能很多人从来都没有人认真想过:
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
让我们一起做个很简单的分析吧。
之前我们曾经弃绝了一个坏习惯,抱怨。思考质量与思考方式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的你,从今天这个角度再望过去,你是否能够明白了呢?很多人所谓抱怨,不仅是一无是处的,事实上更严重,那完全是空洞无物的,甚至是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抱怨。
回过头来,从给别人打工不如同时给自己打工开始,我们渐渐看清了另外一个路径:
“同时给自己打工”不如“彻底为自己打工”……
因为这背后的核心原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既然卖时间终将不划算,那么买时间终将划算。
恩,事实上,这就是个“反败为胜”的故事。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现象吗?你什么时候见过谁通过磨洋工或者频繁跳槽获得财务自由的?一个都没有。——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按单位出售时间”总体上必然是不划算的……因为“单位时间的市场售价”无论如何都是有玻璃顶的,无法突破的玻璃顶——当然,绝大多数人还谈不上被那个玻璃顶压着,因为他们甚至抬头根本看不见那个玻璃顶,因为他们所身处的地势太低。
不断成长的人,终将遇到那个玻璃顶,直至不得不,必须,必然要冲破那个玻璃顶,而在此之前的所有努力,事实上都是为了那一刻在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些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形象的讲,就是削尖了脑袋)去明星企业打工——因为在哪里能学到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有些人选择无论如何也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背后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从事实来看,大公司的薪资待遇有的时候并不能保证更高。在明星企业里,竞争更为激烈这个事实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优势,人就是这样,不参与竞争就会自然而然倾向于安逸,就会自然而然停滞不前——越是年轻越是如此。
只要是追求财富自由的人,如若果然当真,那最终就只能走到同样的一条路上:
先做自己的老板,而后通过日积月累的成长,逐步累积,最终获得“成为别人的老板”的资格……
于是,同样的原则依然适用:
谁的时间最值得买?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最值得购买……
因为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的时间,总体上必然是被低估的,并且,最好的地方在于,这事儿连他们自己都知道。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想尽办法尽快吧自己变成“给自己打工的人”。因为如此这般之后,你就很容易识别同类,在人群中认出他们,你要和他们做朋友,做好朋友,很好的朋友——有这样的朋友的好处,你早晚会知道的非常清楚。
再往下说,真正的好老板,永远不是用薪水去交换那些时间的——这是真理,铁律,不信你就观察一下。因为对于“很早就开始给你自己打工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显然不是薪水。而且,那些人当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终将有一天彻底只给自己打工的人,那么薪水本身对他们来说,更不重要。
所谓的当老板,其实就是有资格批量、合理购买他人时间,而后以恰当的价格吧这些时间的价值再卖出去……
于是,所有的老板都必然是销售,因为卖出去,卖得好才是根本啊。但这只是基础,还有更重要的:绝大多数人很可能终生都没达到这句话里的两个字“资格”。
我们曾经说,站在资本背后是需要一定资格的,其实,同样的道理,做老板,也是需要资格的,不是随便谁,注册个公司,招几个人,能开始给人发工资了,就自动成了有资格的老板了的。
那些从一出道就开始从来没有为自己打过工,从来都是为了薪水只给别人打工的人,是不可能有资格做老板的。经常见到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事实,于是也学着人家做老板,结局当然不好,可最终,他们也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什么地方不对,才导致了那个结局——顶多,想到的不过是,也许咱没那个命吧?
只要你长期观察,你终将会得到和我一样的结论:
不能给自己带的人提供真正成长机会的人,实际上没资格当老板。
有能力给别人以成长的机会,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再一次,又是学校里不教的东西。
我总觉得这是个阴谋:“但凡生活中真正有用真正不可或缺的技能,学校里貌似都不教,就算教,也教不明白,甚至干脆教坏,比如理财,比如健康,比如性生活,比如婚姻,比如识人,比如……我怀疑他们是故意的,他们想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真幸运,在这一点上,他们成功了!
事实上,这个能力真的很难教授,因为做到的人太少了。多年的观察,我倒是有个屡试不爽的窍门,能够让你迅速起步:
想办法与对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长。
这其实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爱情巩固的不二法门。幸福感的首要来源就是“与我正在生存的这个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有与之共同成长的人”,很可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强的联系”。成年后,我个人有个择友原则:
只跟家庭和睦的人做朋友。
这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对家人都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很好呢?”——这是许多年前一个长辈一句话帮我戳破的真相。于是,许多年后,我的好朋友并不多,但个个都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之中。本质上来看,仅这么一个事实,已经极大的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再仔细观察,这些人与家人都是共同成长的,他们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格外的多,也格外“自然而然”的多。而共同成长,在我看来,也是对亲人朋友最好最有效的相处方式。
如果你有很多与他人共同成长的经历与经验,那你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给对自己重要的人提供真正成长的机会,如果你真的能做到,就会有很多人自然而然跟谁你——根本就用不着装模作样发号施令。并且,你会自然而然跟那些“装老大的人”不一样,你喜欢那些终将冲破玻璃顶的人,你甚至会鼓励他们,怂恿他们,支持他们,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