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于表面化的沟通,不仅没有结果,还对彼此是一种伤害,好的沟通要投缘,但前提是我们要惜缘。
我们都会遇到了一些语言能力很强,思维滔滔不绝的表达者,他们表述的内容非常跳跃,有丰富的联想,同时伴随着极强的情感张力,作为听众的我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特别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兴趣的人,而且非常开放,非常阳光。
大多数情况下面可能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要警惕另外的一部分可能,他的这种表现有可能只是一种代偿机制,有可能是他对外界的信息的接收具有先天的恐惧性,对信息过于的敏感,造成了处理的负荷过强,从而产生过度的焦虑,而为了消除这种焦虑,他必须去屏蔽更多的信息,所以就不能被动的等待接受,而是用输出去掩盖接受。
这就如同有的人天天进行户外运动,不一定就说明他比一个天天宅在家的人更喜欢大自然,可能宅在家里的这个人,在电脑中间存有世界各国的自然风光,并且有更细致的观察。而每天处于各种运动中的这个人他已经对外界麻木,不会有一份特别敏感的心去发现大自然的独特性。这也印证了在心理学中一个最重要的发现,那些自闭症的患者,他不是神经麻木,无法接收信息,他们可能比常人有更敏感的信息接收和处理系统,能看到的层次更深刻,造成他们信息过载的焦虑,所以出于自我保护,必须将自己屏蔽在某一个角落中,只去吸纳有限的信息。如同宅在家里的人,他可能怕风,他可能怕阳光,他可能身体欠佳,不能够经历太多的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他没有办法享受他最渴望的大自然。
同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天才、有大成就的人,也拥有封闭他人评价的能力,他们在自己专注的领域有极强的敏感性,比如说比尔盖茨,它对于计算机,对于商业模式,对于市场的敏感性非常强,但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比较弱,我们把它描述为人机沟通的能力非常的强大,但人和人的沟通能力欠缺。
所以我们不能质疑他信息的处理能力,那么他在社交领域中间所出现的一些水平较低的表现,实际上是代偿了自己内心可能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造成的过载而产生的认知压力,从而形成的对于某一纬度的信息的抵抗。这样带来的益处是,他们对自己的事情可能更专注。
所以,我们首先要认定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内心并不拥有完全的因果联系,当我们遇到一个外向者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的分辨他表达的内容,才能理解这到底是一种抵抗还是自然性情的表露。
首先是他所表达的内容,和现实的情景有没有相关性?如果有极强的相关性,说明这是一个对于信息的吸纳和输出有着非常强大而且能够全面的捕捉和推动的人。如果他只是通过现实情景下的某一点而展开了自由联想,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回避自己对于信息过载而产生的恐怖。
第二点。如果一个人,他的言语,他的感受,不是发自于他的亲身的经历,出现了代换,将别人的话进入了他的语言表达系统,同时整体的表情有一种夸张性的表现,有过于丰富的喜怒哀乐的切换,我们可以判断,他可能是在说别人的话来伪装自己。
第三点。跟当下的人有没有互动的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进入到自己的内容中,对给他的反馈基本上视而不见,这就很有可能是有意的在屏蔽信息,虽然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第四点。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冷场,他必须找到一些话题,改变氛围,这说明在冷场的情况下呢,过多的信息,过多的猜疑,会强烈的给他带来不安,所以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外向者。
最后一点。如果一个人不断的重复某一些话语,某一些字词,某一些感受,那么说明他要通过重复来寻求一种掌控感,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这也说明它的外在和内在中间的巨大的差异。
那么当我们遇到一个滔滔不绝者,信息又非常的繁杂,沟通的目的性又不强,我们初步判定的他是由于对于环境的不安而产生的过度表达,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处理沟通场景呢?
我们要分三步,第一降低对方的不安,第二,展示自己的弱点,第三设置谈话的前提,把目标聚焦在共同关注点上。这三步的目的都是在降低信息负荷。
首先,我们可以重复他的话,而且最好100%的重复,你可以这样表达:我刚听您说……然后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当他感觉到他所表达的信息被对方明确的确认后,焦虑感会大大降低,就用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你不断的去伸出双手摸墙壁一样,如果摸到了内心就会平静很多,防备心也会下降。
第二步,我们可以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任何人的感受都有不安的部分,都在这个时候把它呈现出来,比如说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自己的状态不是最好,让对方降低和你沟通时的压力。
第三,在谈话的主题中提前设定好前提,这些前提帮他屏蔽非常多的信息,你可以说:假设我们的所有的条件都匹配,而且我有充分的资源去支持你,这一点你一点也不用担心,那么我们谈一下我们合作的日程吧?这样的前提设定,就可以把焦点定在日程问题上,屏蔽其他的担忧,我们就可以很快进入焦点问题的沟通,沟通完一个,然后去切换新的话题,降低沟通的不确定性,排除干扰。
总而言之,不要通过行为来划分一个人的性格、目的、状态。行为只是表象,当我们不能充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做出任何的一种判断,都违反了沟通起码的原则:让彼此先充分展现。我们沟通处理的是一份缘分,关于对方,也关于自己,是彼此过往的岁月,有着这样一份长远的眼光,们才能更好的去处理好每一次沟通,,不管谈判的结果如何,沟通的结果如何,份缘是我们人生中间要去接纳要去承载的一份责任,人生中的每一次对话很短,可是每一次的对话却建立了长长久久的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