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产不敢生,底层拼命生”的背后,反映了这1个生存逻辑

“中产不敢生,底层拼命生”的背后,反映了这1个生存逻辑

作者: 舒山有鹿 | 来源:发表于2024-10-13 11:51 被阅读0次

    01

    对于结婚生子,不同阶层的人群都有着不同的态度。

    富人阶层看来,结婚生子,这是延续、继承家业的大事。多个孩子,多个继承的人选,也有利于家族的人丁兴旺。所以,富人阶层会拼命生娃。

    中产阶层看来,养育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钱财,还要内卷、鸡娃,不容易,一胎就足够了。所以,中产阶层的生育意愿比较低。

    低产阶层看来,本来就贫穷,多生一个孩子,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问题,生了再说。所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成为了一种常态。

    你会发现,这里边最尴尬的,其实是不上不下的中产。

    中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没有富人的大富大贵,也做不到穷人的生了再说,特别纠结于内卷、鸡娃,导致他们成为了生育率垫底的那一批人。

    02

    《2022-202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中给出了三个说法。

    首先,中产家庭依赖工资,年收入在10-30万之间。还贷和子女教育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预计未来支出会增加。

    第二,受访家庭画像——高学历,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婚且育有一个孩子为主。

    第三,已婚受访家庭中,育有一子女的家庭占比最高,达到55.41%;离异受访家庭中,育有一子女的家庭亦占比最高;未婚未育占比17.28%。高净值家庭的多子女倾向更显著。

    可见,对于大部分的中产家庭来说,育儿压力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受到育儿压力的影响,他们不婚,或者只生一胎的占比,就会比较高。

    中产,不是比底层有钱吗,为什么底层敢生多个孩子,而中产不敢生多个孩子呢?

    因为中产讲究的,是高质量教育,偏向于精致。而底层讲究的,就是粗放式教育,没啥投入。有可能,中产养一个孩子,比底层养十个孩子的费用还要高。

    03

    中产不敢生,底层拼命生的背后,反映了他们的生存逻辑。

    前段时间有一个报道,深圳某夫妻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然后又生了四胞胎。足足六个孩子。夫妻俩不堪重负,就发视频寻求社会帮助。

    在评论区,以及舆论上,都偏向于——你们都是底层的打工人,生那么多的孩子,又养不起,还把责任推给社会,凭什么呢?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底层的打工人,越敢生多个孩子?有三点。

    首先,越是底层的打工人,越重男轻女,以及看重传宗接代。前边都是女孩,就肯定会继续生下去,只求生一个男孩。你看那些“几女一男”的底层家庭就是如此。

    其次,在底层的父母看来,多生孩子,等于多开几次盲盒,要是可以开出一个“天才”的孩子,全家就有希望了。就是赌概率。

    第三,粗放式养育,无异于天生天养,没啥成本,孩子能读书就读书,无法读书,初中就出来工作,帮补家庭。多个孩子,家庭多个劳动力,有利于减轻父母的压力。

    04

    中产在生育这件事上,基本是反过来的。

    首先,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哪怕第一胎是女儿,也都无所谓。在他们看来,有一个宝贝就好,是男是女不在乎。

    其次,在中产的父母看来,自己有能力,就该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这种选择,恰恰加重了中产的负担。

    第三,重视内卷、鸡娃。中产自己感觉到压力,害怕被淘汰,所以他们都会投入大量的钱财去鸡娃,确保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对比底层和中产的育儿观念,你发现了什么差异?

    就一点,底层把子女当成了“赌概率”的工具人。多生孩子,只求天赐一个天才,让自己的家庭得以兴盛。

    本质上,就是父母不行,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压力推到孩子的身上。

    而中产反过来,父母有点本事,也希望孩子有点本事,同时过得更好。就花大价钱培养孩子。

    底层把孩子当工具看,不是养老工具人,就是赚钱工具人,亦或者传宗接代的工具人。中产把孩子当人看,无奈加剧了家庭的压力。

    05

    写到最后

    这就是不同阶层的生存逻辑

    富人阶层的生存逻辑,是让后人来继承自己的基业。

    中产阶层的生存逻辑,是通过高质量的精致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低产阶层的生存逻辑,是通过多生孩子的方式,进行豪赌,希望多个孩子里边,可以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从上往下看,这就呈现出“金字塔”的结构。

    上层的富人,注定是稀少的。中产的高级打工人,数量一般。底层的穷人,占了绝大多数。这就是社会的底层逻辑。

    文/舒山有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产不敢生,底层拼命生”的背后,反映了这1个生存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no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