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422316/0069b5fd9e690a0d.jpg)
今天听《得到》,了解到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班纳吉关于贫困的观点。
他认为贫穷是一系列问题的叠加,导致人们陷入了“贫穷的陷阱”。
而突破陷进没有特定的方法论,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扶贫,他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之前的扶贫思路,往往是想寻找一颗银色子弹,也就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万能药。但其实,我们应该端出来是一个盛着不同类型子弹的银色托盘,针对每一个症状,对症下药。
说到贫困,其实作为中国人来说,更有发言权,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摆脱了贫困大国的身份。
然而,贫困的根源不是懒惰、愚蠢和享乐主义,而是人们陷入了贫困陷阱。什么是"贫困陷阱'?有句话说“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它们穷”。也就是说穷不仅是结果,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班纳吉交教授分享了贫困陷阱形成的两方面的因素:
贫困陷阱形成的外在因素:班纳吉教授在他的书《贫穷的本质》中举了个例子:非洲某些地区环境非常恶劣,疾病肆虐,不小心就会死于饥饿或者疾病,普通人想寿终正寝都很难,而这样的物理环境,恰恰成了很多人无法逃离贫困的原因。
因为,在那样的国家,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医疗制度都非常落后,普通人也不怎么重视疾病的预防,平时如果生病了,就算得的是小病,也很容易拖成大病。而一旦得了大病,无论之前有多少积蓄,都容易因病返贫,“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就是贫困本身就是一种陷阱。这只是个人身上的体现,在国家层面也是一样的。
贫困陷进形成的内在因素:在贫困人口中,酗酒,赌博这样的坏习惯似乎格外常见,很多人会觉得,这些习惯也许是穷人缺乏生活的希望,自暴自弃的结果。
但班纳吉教授说,这其实是因为经济上的困窘,让贫困人口无法承受较长的回报周期,因此他们更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带来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是,穷人在消费上,往往都会选择那些短期能带来高收益的项目。在资金有限的情况向,他们更倾向选择那些“高性价比”,也就是用很少的代价提供高刺激的消费方式,比如买彩票、酗酒、打游戏等等。第二个后果是,缺乏资金,也会让人在投资上追求立竿见影,力求将资金有限的资金效用最大化。比如,选择高风险的股票、进行高杠杆操作,甚者加入传销组织等等。当然,穷人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再加上选择这些过分激进的投资策略,就很容易被锁死在贫困的陷阱里。
其实我们知道,想摆脱贫困,有一个全世界都公认的方法:就是投资教育。那为什么穷人不选择教育这条出路呢?班纳吉教授认为,贫困家庭的父母往往将教育看成是一种彩票,而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投资。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将会带来一个后果:在他们心中,在教育上的投资和汇报并不成正比,很容易就失去耐心。所以很多贫困家庭,只投资了孩子的某个学习阶段就决定放弃了,没有全面的,持续的教育投资,想通过教育脱贫,也是难上加难。
看完整篇文章,也让我感受颇深,其实之前了解到一种“穷人思维”,大概意思是,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太多改变。比如,要想买一件贵的物件,穷人思维就是,"算了,我买不起"富人思维就是"我一定要买到它,我该怎么才能买到呢?我需要怎么做?"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是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没有向其他家庭一样,为了交不起学费而放弃我们的教育,他们一直省吃俭用,辛苦挣钱,为的就是让我们走出农村,为了改变命运。目前的生活,虽然不是贫困户,但是也不算富人,毕竟从小生活很艰苦,所以穷人思维还是挺严重的,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克服,千万不要灌输给小孩,想让他们懂得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学习是终身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一定要不畏艰辛,突破重围,历经艰难万险,一定要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