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青春

作者: 春天在碗里 | 来源:发表于2016-04-02 14:44 被阅读61次

这是矜持365 日写作计划第48天的内容

我记得罗伯·格里耶说过“改编而成的影片总是可笑的”。我带着怀疑的目光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片蔚蓝的天空。自认为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说是两个独立的事物。小说更强调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关注成长,将你推入过去的年代,与那个叫马小军的男孩一块儿长大。

喜欢姜文,知道姜文,都是结缘于《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有一种我无法抗拒的魔力,每每姜文的声音响起,我就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所以,我才能够一看再看,看了足足十几遍,闭上眼睛,脑海里都是那副暖洋洋的画面,映着那个时代孩子的脸,熠熠生辉。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已被各类运动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过人们的觉悟普遍较高,工作、革命还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体中产生矛盾冲突。马小军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执迷于虚无的英雄主义:戴着老爸的军功章、军衔,在镜子前耀武扬威;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烟囱顶端,从高台纵身一跃,只是为了引起米兰的注意。他怀有虚幻的感情:我们从他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长发时专注而幸福的表情,从他将米兰悬挂在床边的照片想象成穿着泳装等细节,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极其虚浮,整日游手好闲,时不时地聚众滋事,以配万能钥匙开百家锁为乐事。当时,马小军们的梦想像升上高空的气球,濒临破灭的危险;他们的行为像疯狂旋转的陀螺,疯狂之后是什么?盎然生活还是悄然死去?他们的信仰如同热铁皮上的猫,无法停留,无处驻足,难免产生绝望之情。片中有一个镜头深深地嵌入我的脑袋。马小军想从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边,就有一条腿将他踹回水里,优雅的音乐“配合”下,一次次徒劳的努力……这才是现实生活的象征。

相关文章

  • 七十年代的青春

    这是矜持365 日写作计划第48天的内容 我记得罗伯·格里耶说过“改编而成的影片总是可笑的”。我带着怀疑的目光进入...

  • 惊艳了《芳华》,温柔了岁月

    心念已久的《芳华》,终于赶在年前去看了。 这是一部讲述六七十年代少男少女们的青春的影片。 我对这个年代的青春片素来...

  • 《阳光灿烂的日子》:献给少年的勇与弱

    1995年的青春片,讲述了七十年代的北京,某军队大院里以主人公“马小军”为代表的一群少年的青春往事。 多数有点年纪...

  • 《芳华》有感

    芳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呀!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文工团度过的青春岁月。中间...

  • 台湾版的青春之歌,你读过了吗?——读鹿桥《未央歌》随感

    如果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大的大陆青年是读着《青春之歌》成长起来的话,那么同时期的台湾青年也有一部自己的青春之歌,...

  • 祭奠红色年代最后的理想主义

    芳华讲述的年代,是他自己的青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新中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苟延残喘最终不治身亡的年代。 在那以后,...

  • 芳华的悲剧人生

    电影《芳华》,讲述了七十年代末某文工团里一群美丽的少男少女,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恣意盛开的青春里令人唏嘘感叹的...

  • 青春之歌

    昨晚看了《芳华》,一部让人伤感的青春往事回忆录。 回忆往事,总是让人唏嘘不已。虽然主要生活场景是七十年代,但是这部...

  • 严歌苓《芳华》‖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铁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 《芳华》是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讲的是七十年代某部...

  • 2022.5.27

    罗大佑的夜晚,在朋友家看到一批台湾七十年代的杂志,那正是罗大佑的创作青春年代。翻开看了一会儿,被强烈的情感冲击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十年代的青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oy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