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专题
孔圣人的养生秘密是?

孔圣人的养生秘密是?

作者: 鸟巢空间设计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09:04 被阅读0次

        自古以来,养生就是人们关注、探索的永恒话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迭起,百家争鸣,思想意识较为活跃,在各种著作和言论中,或多或少地都涉及到养生,推进了养生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其内容包含甚广,不仅涉及了政治、道德、文化、教育诸方面,而且对养生有较深刻、全面的阐述,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养生理论,架构了传统养生文化的框架,对后世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调摄精神,形神合一。

        孔子特别强调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他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地指出了人们所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从伦理学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人们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还从心身关系出发,阐述了思想品德与人体健康和寿命之间的关系。

        孔子把调整精神情感,倡导道德规范,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其养生的基本思想与人们的道德实践,生活行为等紧紧相连。

    1.提出“仁者寿”的理论,作为其养生理论的核心。汉代董仲舒解释为:仁者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后世则把“仁者寿”作为长寿的代名词。倡导温、良、恭、俭、让的处世的态度。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对生活,“不怨天,不尤人”,做到处变不惊,荣辱不变,使情绪始终处在正常的稳定状态之中。

    2.精神豁达,情绪乐观。要求人们要有坦荡豁达的胸怀,恬淡虚无,对世间万物抱有乐观的态度,把乐作为养生的宗旨之一,始终保持宁静、愉悦的涵养德性。“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乐观精神状态,是其历尽艰辛坎坷而年逾古稀的原因之一。

    3.不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要安于贫苦,“贫而无怨”,“富而不骄”,在贫苦中自得其乐。如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勿“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欲而不贪”。

    二、饮食卫生,讲究烹调

    1.易消化原则。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名言,不求膏粱厚味,只求制作精细,有益消化,使人们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脱离出来,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

    2.注重饮食卫生,提出诸多不食原则。因上古卫生条件较差,人们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易造成诸多疾病,故无论是鱼是肉,只要色味显示变了质就一概不吃,“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祭祀用的肉超过三天,恐其变质,“出三日,不食之矣”;对市场上买来的酒肉,担心不洁,一概不吃;烹饪不当的食物,因其影响味道,丧失营养,“失饪,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3.饮食适量原则,忌暴饮暴食,无使其过。食无求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不撤姜食,不多食”。另外,吃饭要专心,要“食不语”,以免影响咀嚼,影响消化。

    三、起居有节,调摄适度。

    1.居住求舒适、和乐。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容装整洁,心情快乐而舒展。“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解除会客、上朝时的疲劳、拘谨,要随意一些,要“居不客”;如果是寒冷的冬天,“狐貉之厚以居”,用厚的狐貉皮当坐垫,以抵御寒气,以免寒邪伤人。        

    2.衣着适宜。斋戒时,“必有明衣,布”指斋戒沐浴时要有布做的浴衣,穿着舒适、干净;居家时,为便于做事,要“亵裘衣,短右袂”;不是上朝或祭祀时穿的衣服,“非帷裳,必杀之”;暑天时,“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因天热,可穿薄而透风的葛布衣,外出时,再加罩衣。

    3.睡眠充足。睡眠时要“寝不言”,以免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进而影响身体,影响健康。且要有优雅适宜的睡姿,要做到“寝不尸”,还要有寝衣,且要宽松,“长一身有半”。同时,认为人们应在夜晚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才能精力充沛。孔子弟子宰予昼寝,指责其“朽木不可雕也。”《论语》中有关起居方面的观点,对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启迪和借鉴。

    四、陶冶性情,顺应自然。

        孔子兴趣广泛,精通诗书礼乐,要求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身体力行。  

        此外,孔子还时常钓鱼、射鸟。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心情。他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他还对《诗经》进行了编集整理,对于民间音乐的流传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养生延年的目的。

        孔子还提倡登山游览。暮春时节,气候基本稳定,不再出现乍暖乍寒的变化,“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时郊游,既可把一冬来的污浊之气全数呼出,又可摄入春天的清新之气,吐故纳新,有益健康。而人生之乐,也正在山水之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五、慎用医药,无过不及。

        春秋时期,我国的医药学尚处于起步的阶段, 尽管《左传》已提到了医和、医缓,《史记》中也有扁鹊、俞跗、长桑君等人的记载,但是人们所有的活动总是跟巫神、巫祈联系到一起,面对生老病死也是“先巫后医”,或者“信巫不信医”。在鬼神崇拜中,孔子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采取了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对各种有害于健康的因素引起高度的警惕,对于那些药性不为己知的药物,他是不随便吃的。孔子把疾病看作是与斋戒、战争同等重要的大事,“子之所慎斋、战、疾。”也体现了防病于未然的养生观。

        如孔子爱饮酒,但“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就是说他虽然不给自己限定酒量,但也从不喝醉酒。现代医学证实,过量饮酒可使肝的解毒功能锐减,引起急、慢性乙醇中毒,易患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痴呆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在今天物质生活日愈丰富同时又表现为生活方式疾病、精神性疾病呈不断增长的社会环境中,《论语》中的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实践,对人生的乐观向上态度,对我们今人仍有现实且深刻的意义。

    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圣人的养生秘密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pa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