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
因为我负责公司线上学习平台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会有很多工作要跟平台方客服沟通,有时候同事反应水印太过于醒目,影响学习效果,有时候我发现平台有些地方设置不是特别人性化,都会把相关问题反馈给客服。
运营客服人很好,总会在第一时间给到答复,但是总有些时候的回复是:“就是这样的”,“这个调整不了”。我特别纳闷既然是人设置的为什么改不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少华在某高校包了个快餐摊位,两个月来生意不见起色,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按理说学校客源是相对稳定的,一直不见起色一定是自己哪里做的有问题。
于是少华找朋友帮他帮他分析一下,朋友发现每天买的不好的菜,少华都会把菜打包冷藏,第二天热热再买。
朋友问:为什么这样做呢?
少华说:要节约成本,剩下的菜总不能倒掉吧?(很有道理,对不对?)
朋友又问:既然买的不好为什么还要做这道菜?既然买的不好,第二天作为剩菜就能买的好了么?
少华语塞。
朋友接着问:为什么不增加那些卖的好的菜的菜量?难道是对这几道买的不好的菜有特殊感情?
少华说:狗屁感情,赚钱才是王道。自己没想那么多,开始的时候设的菜单和定的量是这样,就一直这样做的。
这何尝不是你我的写照?我们是不是也会经常说,这个事没办法……,这个改变不了……。
(二)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往往我们都会莫名其妙的被一些东西限制,有的可能是已有的流程规范,有可能是部门间的沟通、他人之前的观点和态度(这些难道都不会变化吗?)。有时可能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我们被自己的过去(经历、甚至成功经验)给牢牢锁死。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思维盲区,除非我们能够从旁观者角度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否则只能是“新瓶装老酒”,重复的唱着“过去的歌谣”。
(三)关于复盘
复盘是这样一个帮助我们从旁观者角度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事情,让我们突破思维盲区不断成长、改进的一个工具和工作方法。
复盘源于围棋术语,也称 “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把当时“走”的过程重复一遍,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可以对双方的心理活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是精进棋艺的好方法。
2001年柳传志把FuPan在联想全球推广,现如今成为各大标杆企业的常用工具,联想、华为、万科、阿里巴巴,更有甚者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执掌的万通,每年都有一个“反省日”,是把复盘变成了企业的基因。而美军的AAR(Review After Action)也是同样道理。
因此,对于个人,如果你想成长请你学会复盘,你想更多的成长,请你精进复盘;
对于组织,如果你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请你学会复盘,你想在VUCA时代能够适应发展,你需要把复盘作为组织的正式工作和变成组织文化。
(五)进行复盘要做的突破
经常有人会问既然复盘这么厉害、这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很多组织不会去做复盘,或者把复盘做成形式呢?
这是有两个原因的:
第一、复盘在意味着反思和成长的同时也意味着发现以前做法的不足,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对自己的否定,尤其是之前特别成功的人这种否定就来的更难。
人脑有一套自我保护的机制,让我们拥有自我的良好感觉,产生自信和自我满足,而复盘则是对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的挑战,要让我们走出舒适区,变的不舒适,人们一般比较倾向于让自己呆在舒适区内,但是舒适意味着停滞不前,不能适应变化和迎接挑战。只有人们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和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我们才能不断成长。
走出舒适区第二、复盘入门容易,坚持和精进难。
这一点其实是基于我们成年人学习的一些特点:易忘、容易对抗、目标导向、期待被激励、经验主义、需要重复回顾。如果和自己的经验不相符(第一条的自我否定)、短期内没有收到明显回报(复盘需要长期坚持、发现问题、改变固有模式)就特别容易产生对抗(人脑喜欢即时满足,但是很多时候即时满足影响了我们的长久收益)。复盘,恰好就是这样的:它需要不断自我挑战、短期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此很多人在复盘中难以坚持到成长的拐点就放弃了。
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一再的强调,复盘是促进成长和改变的抓手,除非你愿意放弃自己的成长,否则请您务必学会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