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做个老大有多难,
现在实在是不好玩,
三人世界多美好,
妈妈爸爸还有俺。如今多出一个来,
真是叫我不喜欢,
快快送他回医院,
忘掉一切从头来。
这是一首出生顺序歌其中的“老大歌”。
我目前只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家里并没有第二个孩子的出生以及存在。正是如此,经常被朋友亲人问及“再来一个”、“两个孩子如何好”等这一类延展开的话题。虽然我自己和先生并没有再来一个的打算,可看到《正面管教》中的第三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是还是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这几年,很多人都想要二胎,或已经开始准备要二胎,甚至已经开始了两个孩子的幸福生活。当老大、老二、甚至老三出生后,大人们往往感叹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为什么同样的家庭、同样的饭菜、同样的教养环境,孩子的性格习惯却大不相同呢?除了先天因素,如果家长知道一些出生顺序的知识,来帮助自己与孩子相处,是否会让自己更加从容一些呢?
首先,多胎家庭中的孩子们通常会把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并选择出唯一的“生存之道”。
1: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2:竞争、努力做得比家中其他孩子更好。
3:反叛或者报复
4:因为相信自己用不了而放弃。
例如家里老大占据了“好孩子”的角色,那么老二极有可能找到其他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反叛者、学习好的、爱运动的、善于交际的角色。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需要与其他孩子们不同,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出生顺序形成某种结论。
在《正面管教》的第41页有一句话:“孩子们有很好的觉察能力,但他们的解释能力却非常差。”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例如:家里本来有个哥哥,接下来妹妹出生了。哥哥感受到父母原本对自己的爱,被妹妹分出去了一部分,母亲用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小婴儿(妹妹)。哥哥的察觉能力非常强,哥哥也想得到母亲更多的照顾,也想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哥哥家下来的生活让妈妈又爱又恨。哥哥不愿意自己吃饭,甚至尿床,不按时睡觉。但同时哥哥也会帮助妹妹洗澡、拿尿片、帮助妹妹做其他事情这样有用的行为。
想到家中的老大,我们往往与负责任、领导者、完美主义者、循规蹈距、专横、好胜、独立、保守,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因为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必须成为第一或者最好,才能显得自己重要。
当看到家中的老小,自然就会与“娇惯”一词联系起来。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他们富有创造性,并且爱玩儿,大部分的创造性、精力以及致力都会用在通过魅力操纵来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代表人物:电视剧伪装者里的明台)
来说说独生子。独生子有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独一无二,而不是成为第一。独生子对自己的期望往往与他们感觉到父母或长辈对他们的期望一样高。这恰恰说明了90后独生子,为什么追求的是独一无二的自我个性。在工作中得到长辈的认可与鼓励,对他们如此的重要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四岁或四岁以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就会减少。这是因为当孩子有机会在同一位置上生活四年以上时,他们就会形成很多自己独有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这种看法在家庭成员结构发生改变时可能会有变化,但不可能彻底改变。
当你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与价值感时,你还会因为他的“不懂事”而生气吗?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导致出现例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孩子之间都不同。如果在一个推崇合作并塑造合作的气氛家庭中,孩子之间的不同就会减少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当他们彼此在养育方法上存在分歧时,就已经营造出了一种竞争的家庭氛围。
所以当你看到两个同性别的孩子很相像,你就会猜到他们的父母一定非常恩爱,互相合作,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彼此认同,并且孩子们都觉得父母也很爱他们,对他们很公平。这就是在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孩子的表现。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年龄相近的人的陪伴,一起成长,让他们懂得分享、彼此照顾,有时连我这样的一胎妈妈都很希望。所以,了解出生顺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更为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