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塞外,对茶叶的认识只停留在砖茶和本地的野山茶上。砖茶老早就是边疆地区的饮品,追溯到哪个朝代就不清楚了。砖茶冲泡的或者熬制出的本地叫清茶,加上奶子,亦或通过黄油炒制再熬制的就是奶茶了。当然和流行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或者丝袜奶茶不同,这种奶茶的营养是非常丰富和充分的。至于野山茶,自己从没有真正的见过,即使见到也不认识。可查证的就是曾经南茶北引的时候,引入的,由于茶树受不了塞外的高寒,基本就荒废了。可凡事也有例外,如同今年北京发现了南方的尖帽草,物种的适应能力摆在那里。有一部分适应了北方的环境存活率下来,就是现在的野山茶,但是没有工艺,甚至连普洱的工艺都谈不上,本地人采摘下来,烘干后便泡水喝,风味还是比较独特。在一些饭店中砖茶和野山茶都是免费提供的饮品。
网络的普及是一件好事,能够从其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对于茶叶知识的科普就是在网上学来的,当然网上的东西鱼目混杂,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去鉴别,否则会被带到沟里,狠狠的坑一把。
网上有一个龙井茶痴的人,姓何,以抨击普洱茶而闻名。他自己是做绿茶的,是我今年一直以来关注的账号,很多茶叶知识都是从他那里得来。其实对于茶饮,我个人曾经也追求过“杯具”,想象过高雅,到头其实一场空。被包装的在好的文化,如果脱离了生活的俗气,也就没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作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生活,也就虚伪了。在塞外,茶叶永远是抓起一把,扔进茶壶,开始一冲,稍凉即饮。远没有观其形、闻其香、品气味的繁琐。茶道这个东西,不是在中国没落,在日本发扬,而是因为在中国茶就是生活,如同吃盐一样,生活的一部分,饿了我要吃饭,渴了我要喝水,等你唧唧歪歪的弄一通,那还是生活吗?
老何说的很好,茶,是饮品,喝茶是因为习惯,觉得白开水寡淡无味。何况,茶作为中国人的待客之物,客人来了,不管高低贵贱,一杯清茶送上,这是礼数。至于茶的好坏等级,尤其是北方的门外汉,分不清,也没必要分,真要分又有闲心闲钱,围绕着那几个大省,转上一遭,比在茶叶店里听忽悠要好的多。对于跟风喝流行茶的,多是交的智商税,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有喝茶的水温,管你什么茶,烧开的水冲泡就行了。我的舌头对于茶叶汁水的细微差别,真的分不出。何况塞外的沸水永远到不了100度,实在心疼自己的绿茶,就用上投,只是闻不到了茶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