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学英文,文法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但是背了一大堆的文法规则,为什么要使用时仍然会“犹豫”,不知道到底如何正确使用,用的对不对,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文法解释得更清楚?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英文文法也有所谓的“语法规则”,什么使语言法则呢?
0.语言法则大不同
语言法则不同与教学法则,1+1永远等于2,绝少例外。只是我们所背的“文法规则”总是会有例外,英文老师的至理名言不就是:“Every rule has an exception.”(有规则,就有例外。)为什么语言的法则会有例外?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要了解“语法”的本质时什么?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却很少去了解;预言师如何完成交流的?其实语言能够沟通背后的大功臣就是语法。人类因为有了语法,所以可以谈古说今;动物就没有这个特权(privilege),你可曾看到两只猩猩坐在树下谈他们明年的计划?人与动物很大的不同点就在我们有语法!“语法”到底是什么?
何谓语法,语法为何?
—语法是为了沟通而存在:语法是为了要“用于”沟通而产生的常规,每一个法则的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的沟通目的,都是为了回应某种沟通的需要。搜易语法规则必然有沟通上的“道理”,学习时不能只是”死背”what,而是要“理解”why?除了知道What is the rule?更要了解 Why is there such a rule?在学习规则的同时,透过理解它的用途,才能适当的使用,连成沟通的目的。
—语法是一个标记系统:语法以“形”表“意”,透过“形”“意”搭配的原则,来标记语意。“标记”虽然听起来很生疏,但其实生活周遭俯首皆是。例如交通信号标志就是已中标及系统,利用“红灯”的形式表示“停!”,像有人爱穿柔软轻薄的短衣短袖,就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风格,这就是“标记”的意思。语言是最完整的标记系统,利用不同的语法形式(form)来表达不同的沟通功能(function)。语法规则就是将一个“使用语言的形式”(form)表表达不同的沟通功能(function)。语法规则就是将一个“使用语言的形式”与一个“使用语言的目的”链接起来,关键就是要交接如何仅有“形式”与“意思”的搭配(form-meaning association),来传达明确的语意。想要表达什么“意”,就要用什么“形”,形、意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语法各有基本特质:人有不同的个性,语言也有独特的“语性”,就是语言的个性,人的行为表现,是受个人的个性影响;语言独特的法则也受基本语性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标记形式。例如,中文说“吃了没?”可以省略主词不说,但英文一定要把主词说清楚“Have YOU eaten?”,呈现出不同的形势要求。这都是依照语言的基本(个性)发展出来的标记方式搭配特色!
虽然中文和英文所要表达的“沟通需要”大同小异,但所选择的“标记原则”却不一样。要“理解”这些标记原则,就要把所学过的文法规则上加上一个问号“?”,理清这些独特的“规则”有何沟通目的?形意的搭配有何原则?又和英文的基本语性有何区别?任何规则都不能无中生有。而是“基本语性”的映射和具体表现。既然如此,就得像了解一个的个性一样,要先要探究英文的基本“语性”是什么?英文在形式用意上的搭配原则上有何风格特点?这就是语法教学最需要、却又最缺乏的一环。
现在让我们细细研究反转语法学习的重要概念。
l.语法为了沟通而存在
如果有人问:“语言是什么?”标准答案肯定是:“沟通工具”。语言既是沟通的必要工具,那请问:语言和沟通间如何彼此链接?语言究竟如何连成沟通目的。
答案就是因为语言有语法,语言的神经中枢在语法。能够用同一种语言沟通,是因为拥有共同的“语言法则”。要用英语沟通,就要先把英语的语法学通。可是我们上了很多年英文课,到底“学通”了没?是否“学”会英文沟“通”?如果没有,那究竟该怎样学才能学“通”呢?
让我们回到语言的基本功能来检查语法。
一个有趣的场景:猫追狗
假如你在路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一只肥猫在追一只笨狗,你想要告诉朋友这件好笑的事,请问语言要提供哪些法则才能帮助你表达清楚。
首先要说清楚“谁对谁做了什么?”(Who does what to whom?)。“谁”对“谁”就是主词、受词不同的角色,谁在前?谁在后?如何区别?“做了什么”就是“动词”所要表达的,改用哪个动词?如何用?然后,还要说清楚究竟是哪一只猫追哪一条狗?世界上这么多猫狗,到底是不是你认识的那一只?还有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说话前还是说话后?动作的“进展”如何?正在进行呢?还是已经结束了?还有最后要考量的是对方是否“正确理解”了?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要表达清楚,因此,针对每一个“需要”,语言都提供了一个“标记法则”让我们能轻易、有效地完成沟通。既然语法是个沟通的没接,我们所背的每一条规则的背后,也都有一个清楚的沟通目的。
—语教育达成沟通的目的了吗?
以往的学习经验是我们背了一堆规则,却不太清楚这些规则究竟帮助我们“沟通”了什么?
“第三人称单数要加s”究竟是在沟通什么?
“过去式要加ed”究竟是在沟通什么?
“及物动词后面加受词”究竟在沟通什么?
如果学生问老师,为什么“第三人称单数要加s”,得到的答案通常是:“这是习惯用法”。是的,英语是由于一个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来完成沟通,大家都得遵守这些“习惯”。问题是这个习惯究竟为何产生?习惯背后到底有没有“沟通”上的道理可言?本书将每一个语法规则习惯加上一个问号“?”尝试由于沟通互动上的考量原则来理清语法形式的意义。
ll语法是形意搭配的标记系统
何谓标记?
所谓“标记”,就是用“符号”来标记“意义”: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是交通信号:
stop sign代表“必须停下来”
———这个标志代表“禁止驶入”
这些标志都有明确的意义,即由一个明确的图案形式(form),搭配一个明确个规范含义(meaning),一看到“形”就联想到“义”,这就是“标记”的功能,“形式”和“意义”建立成一对一的搭配关系。
语言和交通符号或衣着服饰一样,都是在“标记”。语言也用固定的语法结构(形式),传达沟通相关的种种意义。各国交通洗好的形式也许不太一样,但需要传达的交通规范却大同小异。同样,各个语言的语法形式不一,但是要义传达的沟通需要却大同小异。学语言时不要忘了,中国人想要说的话也是美国人想要说的,问题在于标记的方法原则有何不同?
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母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学会了一套独特的标记原则。语言提供声音、词语、句式、语调等符号来表达各种思想、意念。感觉、经验,也由符号和概念间的搭配连接,成为一个完成的标记系统。
| hello | ddd | c | dd | |
| ----- | ---- | --- | --- | --- |
| req | ad | s | s | |
| fdaf | gfg | | c | |
| ert | gfsd | tyt | hgj |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