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19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19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3-23 12:22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 第三章:乾坤逆转之司马光复辟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司马光上任了。

    易中天:对,司马光上任的时候,老百姓是拥护他的,这让他心潮澎湃。

    艺凡:那皇帝呢?

    易中天:此时的神宗已经去世了,即位的哲宗还不到8岁,只能由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艺凡:那他的意见呢?

    易中天:也反对新法。

    艺凡:那新法必死无疑了。

    易中天:事实也是如此。垂帘听政两个月后,太皇太后就调整了中央政府的班子。一位后面将要讲到的变法派人物改任知枢密院事,司马光接替他担任门下侍郎。这时,由于神宗的元丰改制,宰相不再叫平章事,改成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第一宰相;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第二宰相。副宰相也不再叫参知政事,改为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四人。所以,司马光此刻的职务是第一副宰相。

    艺凡:废除新法开始了?

    易中天:对,人事安排和组织工作也进展顺利。当年与司马光并肩作战的范纯仁,被王安石排挤出京的吕公著,还有苏轼和苏辙兄弟都回到了京师。

    艺凡:对于反对新法的人来说,形势大好啊。

    易中天:但司马光却犯错误了。问题出在如何看待曾经的改革措施。正确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废的废,该留的留,该纠偏的纠偏,可以改良的改良。然而做起来却其难无比。不但司马光和王安石不可能达成共识,就连苏轼和范纯仁都有不同意见。

    艺凡:有哪些不同意见呢?

    易中天:比如免役法。这是王安石最看重的,也是司马光最痛恨的。在司马光的坚持下,免役法于元祐元年三月被罢。消息传到江宁,王安石目瞪口呆。他说:怎么,就连这个法也要废除吗?我跟先帝可是研究了整整两年才推行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呀!说完,王安石不禁老泪纵横。

    艺凡:看来,他也死不瞑目。

    易中天:役法的成败得失,恐怕只能在下一章再讨论,苏轼的故事也将在后面再讲。这里要说的是,他对司马光的决定也不赞成。

    艺凡:他的理由是啥呢?

    易中天:苏轼认为,免役和差役各有利弊,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何况政策要有延续性,就算要改也不能急刹车。

    艺凡:这话很是在理。

    易中天:司马光却在政事堂发起脾气来。苏轼便说:当年韩琦做宰相,阁下做谏官,争得面红耳赤也不管不顾。难道现在自己大权在握,就不许苏轼知无不言了吗?司马光马上笑着道歉,但依然不改。范纯仁也认为,免役改差役,不妨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要改也最好先试点,循序渐进。何况宰相应该抓大放小集思广益,最忌谋自己出。什么事情都自己拿主意,下面的人就会揣摩上意谄媚逢迎,那可就更糟糕了。司马光根本不听。范纯仁一声长叹:又来了个王安石!

    艺凡:也许,这就是悲剧所在了。

    易中天:实际上,从担任副宰相门下侍郎算起,司马光在中央政府工作的时间,加上闰月也只有十六个月,任宰相后七个月就病故。司马光最后一次上朝,是在元祐元年八月十二日。六天之前,青苗法被废除。对此,司马光原本犹豫,甚至认为该政策的立法精神并不错,只是执行中出了问题。范纯仁这时已经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便奏请朝廷继续发放青苗贷款。苏轼却认为,青苗法不是执行有问题,而是立法本身有问题。他说,老百姓过日子,从来就是量入为出,因此勤俭持家,虽贫亦足。现在额外多出一笔钱来,难免会变得大手大脚。朝廷却不管这些,只管收利息,这不是坑人吗?司马光听了这话,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冲进宫中在帘前问太皇太后:是哪个奸贼蛊惑陛下再发放青苗钱的?范纯仁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不敢说。

    艺凡:那王安石呢?

    易中天:王安石更是说不成,五个月前他就去世了。二十五天后,司马光也撒手人寰。至此,各种新法基本上都废除净尽,但这绝不等于戏已演完。要知道,就连许多反对王安石的人,比如前面说过的李常,也认为新法并非一无是处,真心拥护变法的就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只要时机成熟,便会卷土重来,比如章惇。且听下回分解,了犹未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王安石变法》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xu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