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今中国留不住许多青年才俊的优秀人才,从清华的颜宁到北大的许晨阳,与众多海外学成不归的青年才俊。但是即使这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也是成就斐然。
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而是缺少老一辈人科学家身上的一种精神,那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这种精神是从传统文化里孕育出来的,老一辈科学家,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一种烟船身教。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西方文化的教育,青年一代的科学家,所学的都是东西杂交文化,东方文化重德,西方文化重智,东方文化从高端向低端演变,西方文化从低端向高端追问猜想。
这两种文化如果没有深度的学习与思考,是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那么这个平衡点是什么呢?就是道德经的那个“道”那么现代青年科学家为什么在传统文化的修养上,远不如老一辈科学家呢?是因为中国缺少了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以至于我们的青年科学家全盘的西化。
只有文化的根才能滋生爱国情怀,所以说口头上说爱国是虚伪的,只是喊口号而已,真正爱国就从学传统文化开始。
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钱学森,不畏坚难万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截然的回中国开展航天事业,这是一种家国情怀,也就孔子说的信。钱学森用回国后的大半生完美诠释孔子所说的信,而后是智,钱学森可谓是中国的航天之父。美国人说他一个人可抵三个师。而后是礼,回国后在航空航天事业即使成就斐然,也从不居功自傲,还是一如既往的全身心的铺在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上。而后是义,一心一意从无二心的为新中国工作了几十年。而后是仁,终于完成它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所以说钱学森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无可非义钱学森是一个儒雅的科学家。因此当今青年科学家很多人都是缺少了钱学森身上这种儒雅的基因,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根。
相信中国今后一定会有很多像钱学森这样儒雅的科研工作者。并形成中国科学家队伍里独有的,可代代相传的根文化。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心都系着那个根,那个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孕育这种文化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