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作者: 孙丽芹_520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16:32 被阅读0次

李克富||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

一、非正式沟通: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仅有正式沟通,而且也存在非正式沟通的各种情况。有学者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三种典型形式: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信息通过非正式沟通网络传播时速度快且影响大,一则谣言可以一夜之间传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但信息通过非正式沟通网络传播时,容易出现失真和歪曲。

虚拟沟通:由于网络具有跨时空性、便利性、匿名性和实时交互性等特点,使得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沟通成为当前发展最迅速的一种沟通形式。

二、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俗称“随太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的多数人相符合。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一)从众的功能

社会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大多不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它本身无所谓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对人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在任何社会中,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大体一致是必要的。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社会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则会促进这种一致和共同性的发展。因此,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

从个体来看,人在许多方面只有与社会主导倾向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当然,从众毕意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如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那么也会使自己失去主动性和缺乏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从众的原因

1.寻求行为参照

2.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凝聚力

(三)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2.个体人格因素

3.情境的明确性

4.其他因素

三、阿希的从众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阿布(S.Asch,1956)在研究群体压力时,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

阿希将7个男大学生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请他们围在一张会议桌的周围,参加所谓的“知觉判断实验”。实验的真正目的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的影响。7名被试者中,只有编号为6的被试者是真被试者,其他均为实验助手,也就是同谋者。

实验者依次呈现50套卡片,每套卡片有两张。一张卡片画有一条标准直线,另一张画有3条直线,其中的一条同标准直线一样长。被试者的任务是判断3条直线中哪条与标准直线一样长。

实验开始后,头两轮比较都很顺利,所有人的判断都一致,真被试者觉得任务很简单。但第3轮比较开始后,虽然正确答策还是很明,但是被试者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首先,1号做出了错误回答,接着2号也做出了同样错误的回答,这时真被试者有点紧张了,他端坐在椅子上,紧盯着卡片。第3号也表示赞同前两位的看

法后,真被试者开始出汗了。”为什么是这样,这些人眼睛有问题?”他开始问自己。然后,4号、5号同样也“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时真被试者的立场开始动摇。轮到6号,也就是真被试者判断了,结果怎样?实验表明,数十名被试者自己独立判斷时,正确超过99%,但跟随他人一起判断时,做出错误判断的比例平均达到

37%,76%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迫于群体的压力,做出了从众的判断。

阿和还发现,当卡片上直线的客观羞异变小时,从众的比例开始上升。这意味着,情境很模糊时,人们进行客观判断的把握性下降,容易选择从众。此外,如果在群体中再加入一名真被试者,从众的比例会明显下降。这说明,如果个体的判断受到支持,哪怕是少数人的支持,那么他也能更好地抗拒群体的压力。

四、模仿

(一)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二)塔尔德的“模仿律”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 Tarde)最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他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他在研究模仿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这三个模仿律现在看来仍有一定

的说服力。

1.下降律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土的倾向。

2.几何级数律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且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时尚、谣言的传播像滚雪球一样。

3.先内后外律

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五、暗示

(一)暗示的定义

暗示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及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

暗示涉及三个要素,即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二)暗示的分类

1.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按信息来源,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前者的暗示信息来自他人,后者的暗示信息来自个体自身。

2.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

按暗示者的目的,暗示可以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前者有明确目的,后者无明确目的。

3.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按暗示双方的接触方式,暗示可以分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前者是暗示者直接施加影响,后者则是暗示者间接施加影响。

4.暗示和反暗示

按暗示效果,暗示可以分为暗示和反暗示。前者达到了暗示者的预期效果,后者则达到反效果,即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明显;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容易易受暗示。

六、社会感染

(一)社会感染的定义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如下:

1.双向性

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你感染我,我感染你。

2.爆发性

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通过反复振荡和反复循环来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结,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3.接受的迅速性

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地接受。

(二)社会感染的分类

1,个体间的感染

发生在个人之间或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是社会感染最常见的形式。

2.大众传媒的感染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文艺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和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大众传媒的感染日益突出,影响巨大、深远。

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发生在处于同一物理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可能人人都能接触的大型群体内的感染。其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个体的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的情结,而他人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个体原有的情绪。在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激荡,易于爆发,容易导致人群非理性行为的发生。例如,球迷闹事、邪教的狂热以及战争与灾变情境中,人们的惊慌失措都是此类社会感染造成的结果。

相关文章

  • 提问与回答

    (李克富老师点评训练营25/90) 李克富||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 - 简书 李克富||吾爱吾师,吾更...

  • 有种影子你一定看着眼熟

    李克富 || 有种“社会化不足”叫“没有长大” - 简书 --25/90李克富点评训练营(0706) 作业:(3)...

  • 当你降伏了你的心

    (李克富老师点评训练营23/90) 李克富||成功=欲望-害怕 - 简书 生活是占有还是体验? 何为成功?仁者见仁...

  • 爱恨皆有因

    爱恨皆有因(李克富老师点评训练营20/90) 李克富||我就是你最疼爱的人 - 简书 今天李老师的文章是《我就是你...

  • 这一次的坚持,是为自己

    这一次坚持,是为你自己 (李克富老师点评训练营19/90) 李克富||今天我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 简书 今天是20...

  •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李克富‖雪宫:少年杀人事件 李克富‖从众:两人跟着三人走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通道外进...

  •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李克富|| 谣言:雪宫少年杀人事件 一、非正式沟通: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仅有正式沟通,而且也存在非正式沟通的各种情...

  •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作业:复习非正式沟通的典型形式,以及从众、模仿、暗示、社会感染等,在此基础上,体会并回答为什么面对谣言保持沉默那么...

  • 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 草稿

    今天的作业需要大家复习的知识点很多,比如非正式沟通的典型形式,以及从众、模仿、暗示、社会感染等,在此基础上,体会并...

  • 具象思维就是入戏?

    具象思维就是入戏?(李克富老师点评训练营11/90) 人的心理就是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克富点评训练营13/9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by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