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晓的父亲是一名高级教师,因为在县里排名第一的学校任教十几年,所以总会有来托关系入校的人,而林晓的父亲也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因此面对别人的求助都给予了支持。
那年,林晓高考,平时成绩都在年级前100名,考重点本科没有悬念。但这次因为紧张,林晓在考场上发挥的并不好,所以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也只比二本线高出20分。面对这不理想的分数,林晓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老林,你说咱们晓晓这个分数可以报哪些学校啊,平时成绩挺不错的,这次怎么就遭遇滑铁卢了,紧张,有什么好紧张的。”林母一边询问着林父,一边小声的抱怨着。
林父皱着眉头翻着厚厚的志愿填报指南,说道:“哎,这个分数还真是不好选择,好的二本进不了,只能在三本里去选,要不然让晓晓再复读一年?”
“复读?”林母看着女儿红了的眼眶,继续说道:“我们家晓晓本来上学就晚,再复读一年,再考个研究生,到时候出来得多大了,老姑娘了还怎么结婚。”
“怎么还扯到结婚上去了,你不懂就别瞎嚷嚷。”老林看着自家老婆怒怼道。
“我怎么就不懂了,我不管,不能让晓晓复读。对了,你那什么同学不是在xxx学校当官嘛,我听说那个学校的医学专业不错,你找人通通关系,让咱晓晓进去不就得了。这么些年就看你光帮着别人忙上忙下, 也没见你为自己的孩子打算打算,你说你......”林母越说越来劲,那嘴像挂了一排子弹的机关枪,向着林父不停的扫射。
林父被自己老婆贬低的一文不值,最后涨红了脸吼道:“无理取闹,头发长见识短。我跟那同学感情不深厚,又常年没有联系,现在有需要就跑去献殷情,我做不到,而且这人情债我也背不起。晓晓复读一年靠自己的实力考上好大学有什么不好,就这样决定了,晓晓再复读一年 。”
林父主张靠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并且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确只能靠自己,但他否定向人求助的思想却存在着偏差。有的人认为向人求助就是麻烦别人,或感觉会欠太多人情债,怕自己还不起,但我们换个思维,就会发现其实它并不是一件多难以开口的事情。
上学时学习最好的学生,一定是被别人麻烦的最多的那个人。因为学习好,大家都喜欢去问他问题。多数情况下,他也喜欢大家来麻烦,因为他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最好的学就是教,在他答疑的同时,他可以测试自己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可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进而改正,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所以别人的求助不一定是自己的麻烦,同样,向他人求助也未必是“麻烦别人”。
二
我们公司年中要进行一次复盘与展望,因此前段时间我天天忙着核对上半年的各项数据,并且总结反思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提出未来可以改进的措施。因为工作量较大,所以那几天整个人都处于焦虑的状态。
一天,我正对着洋洋洒洒的总结报告进行修改的时候,微信图标在右下方不停的蹦哒。
“在吗?”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发来消息。
“在。”我迅速的回到。
“有空吗?”她继续问道。
“有什么事吗?”
“我知道找你不太好,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找谁帮忙了。”过了一会她回了这么一句。
“没事,你说呗。”
“但是,这样会不会很麻烦你呀。”
我看着她停不下来的寒暄用语,我真的没有耐心再接龙下去,我还得赶稿,于是我回了她一字“哦”,然后她再也没回复。
我不懂为什么要从一个人嘴里说明白一件事会这么的困难,或许是因为中国人的含蓄美,不习惯直说而要别人去揣摩,但在这么一个繁忙的时代,谁还会有耐心和时间去领会你的意思。
所以向人求助也是一种能力,关键在于你如何能准确的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
许多人认为直接提要求过于不礼貌,或怕对方拒绝,所以就想在步入正题之前扔下许多铺垫。但有时候铺得太多,反而让人生厌。就像我明知道你是来求助的,但你总是绕圈子跟我装客气。我想你早点步入正题,这样我就可以早点结束去忙其他的事情,但你一定要等到把”话聊开“才说正事,这样你留下的印象只有啰嗦抓不到重点吧。
其实求助的开场白只需两个字:您好。
我们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求助于别人。他在这个地方向你伸出了援手,你在另一个地方帮助了他,这是相互的,只是可能体现在了不同的时间节点上。
所以,向人求助不需要感到羞愧或低人一等,你可以将它理解为是一种延时的反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