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终其一生,其实大多都是写的故乡,写的自己。
贾平凹开始写鸡窝窝里的人家,后来将故乡的范围扩大写秦岭,写秦腔。他的茅盾文学获奖作品《秦腔》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他写的《高兴》就是写的自己小时候的同学刘高兴,可以说是贴着生活,贴着人物原型写的。
阿来最让人熟悉的作品是他的《尘埃落定》,写藏族最后一批土司的生活和情感。阿来出生在藏族地区,他生活的地方原来有十八个土司,他深入走访了十八个土司所在的原来的房子,了解了每一个土司的故事。他将这些知识进行沉淀后,然后就溢出了《尘埃落定》这部文学著作,《尘埃落定》里的人物找不到原型,但是却又是土司生活和情感的再现,那样的富有异域特色,那样的深入人心。
莫言文学的故乡是东北高密,他写高密的红高粱地,写红高粱地里人们。鲁迅写的是浙江韶兴,乔叶写河南宝水等等。
文学作品里的故乡,是作者心灵的映射,它让作家的心灵有所依,有所归。它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自由书写空间。
作为一个学习写作的人,我们不必去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来源。生你养你的故乡,是流在你血脉里的存在,你可以带着深厚的情感尽情地去书写。个性的,就是独特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写出了自己的个性,故乡的特性,你就写出了独一无二的文字,写出了打动人心的情感和故事。
故乡是越离开越拥有。故乡的内涵信息无限丰富,经得起反复研读;故乡的外延也无限广阔,可以载着人心驰骋翱翔。写作的人应该持续“走回”故乡,在故乡的“土气”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写出饱满的,有活力的文字。
文学的故乡是一种向往,也是一种回归。向往理想的人生,回归现实的生活。我们通过写作,在故乡的土地上重活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在故乡重新选择,重新出发。这是文学带给我们的人生意义,也是文字创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真正的故乡,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就叫故乡。而文学的故乡,却可以像一滴水的涟漪般扩大,再扩大……
如果故乡就是我们真正的写作源泉,我应该如何去了解自己的故乡,读懂我亲爱的挚爱的故乡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