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实修:
说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避免的,但是你要知道,语言往往是人内在思想的呈现,就像一张经常阴郁着的脸,他背后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一个干净而通透的灵魂。
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要让自己的觉知提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觉知的情况下和别人去交流。
怎么做呢?
第一在任何情景下跟任何人说的话,首先要保证你开口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作为实修者,时常要提起自己的觉知。
具体的办法是:自己要做自己的观察者。而如果你一开口说的是你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你就不能成为自己的观察者,你就把自己从观察者的位置中退了出来,你是按照大脑所想的内容来说话。
我们的大脑通常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收集资料展开联想,最后再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是非对错,善恶好坏的结论的二元模式,他所得出的东西就是一个评判。
你要学会驾驭你的大脑,而非让大脑驾驭你,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学会区分事实和评判的范畴。
比如说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经常有孩子不写作业。当你把同学叫过来与他交流时,你一开口就说:小明你最近是不是又懒了?不愿意写作业。我对你太失望了巴拉巴拉说一大堆。
你可能觉得这非常的正常,但是你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评判。
如果你用这种方式跟学生去交流。他一定会有一大堆说辞怼你,因为你开始说他非常懒。这是一种评判,他的情绪会被你引发起来。两个人开始用情绪对情绪,那就不是沟通了。
而如果你换个说法,用事实在开头的话,你可以这样讲:小明这一周一共交了5次作业,你有三次都没有交上来。因为你陈述的事实,不容易导致对方的反弹,可以让两个人的沟通继续下去。
智者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模式。
接下来跟他沟通该怎么做呢?你要说出你的感受。这是在识别自己当下的情绪,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当你阐述完观察到的事实之后,要准确的识别你,因为这件事而生起的那个情绪,并把它说出来给对方听。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对小明说:你看你一周5次作业,你有三次都没有交上来,这让我感觉到有一些担心你的学习。
接着你就可以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了?也就是说要找到这个感受的根源,并且和他一起走到这个情绪的面前在面对我们的习惯系统中,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和他是战友。你是来帮助他学习的,而不是说我要你学习你不学。
在这种平和的状态下,两个人一起沟通完了之后,最后要请对方的帮助,明确的具体告诉他,你的需求。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这么四步,还需要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修过程中,在事情上具体的去磨练,到时候再记录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