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读完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其涵盖的内容和涉及的方面太广,在这里我们不做展开论述,我们只简单的来聊一聊“非暴力沟通”这件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5ce09982be9dc5bb.png)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遇到一些认知缺陷的时候总会想法设法的去学习,去读书,去了解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是我们即使看了很多书,遇到了很多人,知晓了很多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然也包括你了解了非暴力沟通这件事,在你遇到相关事项时,你也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处理,你不能指望人总是理性的。但是,与对于不了解或者从未接触过“非暴力沟通”的人来相比,也许我们会在未来的沟通与生活里刻意的去注意这些事情,以便于我们的生活不至于那么糟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00c84f424a738257.png)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武力是解决所有问题最直接的方式,虽然它可能会有很长的恢复期,但却是在段时间里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当然其带来的创伤也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甚至在此后的时间里,做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弥补的。即使是这样,我依然认为这是可行的方式。因为,那时的自己的想法多少是有着暴力的倾向的,甚至是可怕的。
当时的自己想的更多的是,能快速的结束这种状况,先以武力的方式铲平这种情况,然后再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同化与弥补,如果再不行那就彻底把它消灭。可以说,这是非常不人道的,甚至是暴行。但此前的我们的这种观点总是乐此不疲。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01f7fe594817d37f.png)
我想能够将我们从这种顽固的思想意识中解救出来的也只有爱了。所谓的非暴力沟通的根源也是爱,但是我们往往有了解爱的能力,却丧失了爱的能力。书中说,跳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而去注意别人的需要,我们会发现,他不高兴仅仅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们可以给他人反馈,提醒对方的同时,也能判断自己是否准确领会了他人的意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06055deb88c11cd1.png)
从中也让我们看到柔性之美,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或许世界会和谐很多,内心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波澜吧。一切从我出发,了解“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践行,其实刚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已经对过往的一些经历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自己的言行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而这种愧疚感,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负罪感和深深的自责中。但是一个死循环确实,我们在自责之后,当类似的情况发生时,我们依然无法控制自己,依然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而这真的并非我们的本意。在这个怪圈中,我们甚至感到没有颜面存在于世,接着一种沉沉的悲痛和无力感袭来,又将我们打垮,将我们唾弃在孤苦的牢笼中而无法自拔。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585d6273c5e53283.png)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一味自责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也许这种自责会让人从中吸取到教训,但无疑过程是痛苦的,就算有机会再去挽救错误,人们通常也感觉不到快乐。
而此刻重要的是要与自己握手言和,首先对自己以温柔,然后去温柔的与人沟通,进而被世界温柔以待。书中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其实我们都是一心向善的,没有人会刻意的想要与人为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d2ca916616ed063a.png)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其中就折射出,在倾听或者在观察的时候不要去评价他人,甚至在我们的沟通中,不要拿着自己去分析和解读别人。而要做到这一切,往往是很难的,这就需要我们可以去训练,去感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60648/da5370203cdc97a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