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书笔记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书笔记

作者: wy96 | 来源:发表于2020-01-09 22:12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作者推荐的,最近正着手写产品体验报告,但感觉产品sense还不够,故借读此书来开阔思路。作者是前迅雷看看CEO。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用户驱动需求。

本书章节安排

为聚焦产品,运营部分暂不讨论。

一、互联网

互联网带给了我们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思维。

新技术是显而易见的,简要展开后两者。

1.1 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生态俯视图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归结为:

在技术和资本的基础上,伴随着各种互联网理念,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获取不同的应用,而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这些应用,获得用户而最终形成收入。

1.2 新思维

为了便于理解,以小米遥控器为例。

工业思维 VS 互联网思维

可以看到小米遥控器的按钮少得不能再少,使用门槛几乎为零。与传统的遥控器相比我们可以发现:

工业思维更多从设计者出发,体现更多的是技术和功能;而互联网思维则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无论产品技术如何厉害,只追求用户使用的方便和愉悦。

简单来说,互联网思维用鹅厂的价值观来说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 用户驱动需求。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互联网时代用户是如此地重要?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下去。

二、用户需求

这是本书的重点章节。对于用户需求,可分为发现需求、分析需求、描述需求三个阶段。

常见的用户需求

2.1 发现需求

发现用户需求是做新产品(新功能)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找到产品的核心用户。

问题又来了:什么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回忆我们使用滴滴打车的场景:

用滴滴打车,我们的真实需求是打到车吗?

不是。因为在路边也可以打到出租车。

我们之所以用滴滴打车是因为我们想更快更便宜地打到车。

互联网用户的真实需求是4个“更”: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

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什么是核心用户?

描述互联网用户的三个维度:

用户特征:什么样的用户有需求?

用户场景: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产生需求?

需求频率:用户的使用频率怎么样?

根据发现的真实需求找到核心用户,核心用户的特点是范围相对小、典型、高频。

互联网产品不是满足用户需求,而是首先能够更好地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

2.2 分析需求

用户的需求分析包括需求采集和需求提炼两部分。

需求采集:通过4种需求采集分析方法,要验证需求是否存在,量化用户需求的目的、行为和原因。

需求提炼:梳理用户需求,对需求进行过滤、排序,对用户进行分级。

2.3 描述需求

描述用户需求常用的三种方法如下。

三、产品设计

好的产品往往能一句话说清楚产品定位。

越简单越明确的产品定位描述,说明对用户群、用户需求和产品价值,有了深刻和清晰的思考。

产品设计的第二步是功能设计。

产品功能设计的核心是抓住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产品立身之本。

四、商业模式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互联网商业模式与产品、运营相关,是以获得用户为核心再将用户价值商业变现的模式。

简单来说,互联网公司提供好的免费的产品吸引用户使用,当用户积累产生规模效应以后,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愿意开始付费,则互联网公司便能开始获得收入。

只有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秀的产品),才能获得海量用户,从而产生规模收入,这3个步骤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

因此: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价值是基于一段时间内用户价值的总和

价值 = 用户数x(产品1价格+产品2价格+产品3价格)X 频率

读到这里,便能开始明白为什么用户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了。

互联网常见的盈利模式有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等。而进一步对收入本质进行划分,可以发现所有盈利模式可以归结成两种:

(1)广告:把用户卖给广告主,平台不和用户产生交易。

(2)电商:向用户销售产品(虚拟/现实),平台和用户产生交易。

以上便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虽然是一本15年的书,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对产品小白也非常友好,附有详细的案例,避免泛泛而谈,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相关资料:

此书的豆瓣评分为7.3: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豆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ru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