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案例,有朋友之间,有夫妻之间,总有一方为了另一方好而阻止他做一些事情,无论对方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
接踵而来的就是矛盾。
其实大家都并没有出错,但为什么最终都不欢而散才算落幕。
举个例子,5岁的孩子爱吃糖,妈妈担心吃多蛀牙,便有的妈妈大声训斥:告诉别吃了,怎么就不听呢!
于是孩子便有了一个概念:妈妈不让我吃最喜欢的糖。我以后不能吃糖了,一吃糖妈妈就会骂我。
在接着,女儿长大了,爱光着脚在地上跑来跑去,她可能觉得到客厅取个苹果没几步的事,便懒得穿拖鞋。
妈妈又会说:能不能把鞋穿上!光着脚等会肚子疼不要让我知道!
女儿:妈妈又不让我做光脚这件事。
女儿处男朋友,妈妈又会唠叨:你让那个男的对你好点!结果女儿炸了!你为什么什么都管呢?不能考虑我的感受么?
换一种方式呢?
女儿,吃了这个对牙齿不好;
女儿,光着脚对身体不好;
女儿,注意保护自己,妈妈爱你。
我相信这样的方式每一次做事前都会征求妈妈意见并且更爱妈妈!
这只是用妈妈和女儿做的例子,朋友,夫妻亦然如此。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个劝告是为自己好,为什么听了却依旧不开心?
其实只是方式不一样,方式决定了对方从那个方向接触我们所给予的东西。好的方式,对方就会以爱的方式去接收;坏的方式,对方就会以讨厌的方式去接收。
所以再当你用心良苦时,请说明来意。同样的内涵,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好的方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