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上艺术治疗入门的网络课。只上了两节,刚好有作业要做,顺带也记录一下。
艺术治疗好像是一个很高端的职业,给人感觉也很专业,我虽然没正式学过,也没什么系统性,但也接触过不少。
第一次接触,我想大概是从湿水彩开始,之前有个华德福的老师,做她助教上了两次湿水彩的体验课。我开始以为要有多厉害的绘画技术或者美术功底才能上,到老师反而跟我说,她最怕遇到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因为这是两回事。
当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参加的时候,想更多的是整个画的过程,以及画画的技法。但真正艺术治疗,比较关注的并不是这些。
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准备好工具,就一张比较厚的水彩纸,三原色的水彩颜料和一直大的刷笔。气氛很重要,可能老师自身也比较讲究,有一些鲜花,有一些比较清新的桌布,还有一些木质的摆设。然后,引导我们静下来,因为是体验的,所以也没有特定的主题,就是把你当下的情绪状态表达出来。
怎么表达呢?当你初步有了感觉,拿起手上的笔,在纸上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湿水彩有个程序的,要先将纸泡一会,整张都湿了。然后先用一种颜色,当颜色在纸上跟水相遇,慢慢扩散的颜色,有各种各样的路径,第一次安安静静的,边画边观察颜料的变化,很神奇呢。然后加第二第三种颜色。最后给你的作品命名,分享。
分享的时候,老师并不会去点评你画的好不好,画的怎么样,只是很认真,接纳地听我们的分享,然后问当然的感受,仅此而已。然后问问其他同学看完之后的感受。
那次课结束后,我整个人还沉浸在画画时的感受当中,比较懵的状态。后面收拾跟老师聊了会,老师问我,最近会不会有点比较迷茫的感觉?或者感觉有点乱?当下觉得她把我心声讲出来了。然后我们就继续深入聊了会。
这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体验,结合今天网课老师分享的知识,有种阔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学心理学久了,各种各样的我都接触过,也体验过,音乐也好,画画也好,粘土手工,园艺,卡牌,戏剧也好,都是一种媒介,通过这样的媒介来让你把内在混乱矛盾又无法表达清楚的东西,形象化展现出来。
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有一定的疗愈性。当然里面会涉及比较多心理咨询谈话的技巧,咨访关系建立的技巧。这些内核其实是因应不同咨询师的风格流派去设计的。
感觉就像是将以前零散的珠子慢慢串起来。这些年的积累跟体验,还有自己的经历,都在慢慢形成个人的一些风格。以前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追求各种各样的技巧,觉得很酷。但在这行久了,接触的人多了,感受深刻了,现在反而不太想去钻研什么技巧了,反而只想更纯粹的去体会对方的体会。
我有个同行的朋友,特别喜欢分析,喜欢技术流的东西,每次跟我讲他的一些发现都很兴奋,但我听完了,也就那样,没多大感受。反而,当撇开这些技术手法的时候,真真正正看见那个人,是我感兴趣的。心跟心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如果体会过,你也肯定会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一直觉得自己好像没找到一个方向,但今天回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默默选择了想要走的路子。所学的一切,感兴趣的一切,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真有趣,心理学这门博大精深的课程,真的够我学八辈子。
艺术治疗入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