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2019.06.03
学习者:女王の专属领地
心理账户丨“一块钱”和“一块钱”一样吗
本章主要内容:心理账户
塞勒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都有两套算法,一套是经济学算法,一套是心理学算法。经济学算法里,人们绝对理性,每“一块钱”都是可以由等价物替代的,只要绝对值相同。而在心理学算法里,每“一块钱”就不一样了,“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每“一块钱”都是专款专用的。
1. 概念替换:“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脑白金”,脑白金把商品价值换成礼品价值,消费者就愿意买单了。
2. 创造收益:“满200减100”,给人的感觉是赚了100,而不是消费了100,消费者就愿意买单了。
3. 项目打包:把笑给相关的产品打包到一起,让消费者只为一件事付费。例如:酒店住宿费(里面就包括了网费、早餐等),要是每一样都单独付费,消费者可能就不愿意买单了,因为感觉什么都要付钱。
背景介绍
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心理账户分类很细,也很自由,在日常支出预算中,甚至连衣服和演出门票都被严格地放在两个账户中,也就是买衣服的钱和买门票的钱,要从不同的两个口袋中掏出。人们总倾向于把相似的支出归到同一个账户中,并且锁定起来,不让预算在各个账户间流动。因此就会产生丢了戏票就不看戏,丢了电话卡就不打电话,甚至丢了饭票就不吃饭的情况。
通过对心理账户的实证研究发现,心理账户的开支可分为四个部分:
(1)生活必需开支;
(2)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开支;
(3)情感维系开支
(4)享乐休闲开支。
根据心理账户的不可替代性,花费于个人购买羊毛衫,属于生活必需开支,1250 元太贵了;而作为妻子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属于情感维系开支,1250 元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回报是无价的。因此人们欣然接受来自亲人的生日礼物,却不会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羊毛衫。
案例
1. 有一位李女士打算买豪华双人被,可是到了商场,李女士却发现九款被正在促销,所有款式被子的售价均为 400 元,李女士想既然价格一样,就应该买原价最贵的超大号豪华被比较划算。可是没过几天,李女士就后悔了,因为超大号豪华被实在是太大了,被子的边缘总是耷拉在床脚,甚至有时还会拖到地上。 因此,当商家向我们促销时,应该警惕商家使用的心理账户策略,选择我们真正想要的,避免冲动盲目消费。
2. 花 100 元吃饭,这是日常生活所需,是习惯性付费,是消费型心理账户;花 100 元投资学习,是一种理性投资,希望能创造收益――获得感,提升自己等,是一种投资型心理账户。只要是自己需要的,都可以接受。实际生活中,可能还是消费心理账户更容易接受。
3. 吃一顿饭花费的 100 元是物质消费者习惯付费心理账户;投资学习花费 100元是属于消费者精神思想观念投资心理账户。不愿花费 100 元投资学习的消费者主要原因:1)没有需求; 2)对产品性价比有疑虑; 3)不能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 4)未形成投资自己的习惯。
思考:同样是 100 元,吃一顿饭,是哪一个心理账户?投资自己 100 天的学习,又是哪一个心理账户?这两个心理账户,对你来说,哪一个更容易买单呢?
100 元吃饭属于生活必需开支类型的心理账户,100 元投资学习属于个人发展开支类型的心理账户。对于我而言,两个
都特别容易接受,但如果就十分必要性层面而言,我会选必要性消费型心理账户。因为吃饭对人的身体而言是十分必要
的,而学习则是依自身需要情况而定。
练习
以下哪种情况,没有体现出心理账户?
A. 彩票赚了1万块钱,你开心的请朋友吃饭,买心仪已久的包包,没有几天,就花掉了;但是这个月1万的工资拿到手,却很谨慎,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B. 老公每个月工资都上交给老婆,自己只敢保留很少的私房钱
C. 平时买巧克力20块钱就觉得不便宜了,但是情人节送女朋友巧克力,200块钱也不嫌贵
D. 装修公司告诉你,他的装修方案会给你的房子省下5平米,而不说会多花多少钱
正确答案:B
A选项彩票赚的钱和工资赚的钱来源不同,一个获得的容易,一个困难,所以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花费起来感觉也会不同;B选项与心理账户无关;C选项中,情人节这一天,巧克力从日常消费账户变成了情感账户,自然价格上涨也能卖得出去;D选项,装修公司强调你的收益账户,而不是损失账户,也属于心理账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