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是在家里烤火的时候听来的,就发生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
村里有一个头脑比较活跃的人,养老两头水牛,那两头水牛我见过,很壮实。去年的时候,有牛贩子找他买牛,准备把两头牛都买下,让他开价。他开口一万九,对方都没有跟他讲价,直接就成交了。当场就给了现金,当场就把牛拖拖走了。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村里卖牛的这个人也很开心,一万九在村里算是不错的收入的,他也乐于跟人分享自己卖牛的事情。不过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村里其他人一致认为他卖亏了,基本上算是买一送一了。
事实上,通过后来了解到的行情来看,他真的卖亏了,真的是差不多是买一送一!
这事给我感触挺深的。因为村里的土地面积不大,土改的时候均分下来的土地每家每户都不多,养两头牛在村里并不容易。尤其是冬天,基本就靠收稻子后留下来的干稻杆喂养。两张牛嘴,8个胃,基本上需要收别人的家的稻杆才够的。最后却白白损失了一头牛的收入,换谁心里都不会好过的。
这个事情用咱们的眼光来看,其实更有意思。
首先,在农村中,这其实是一个买方市场,养牛的卖方虽然会报价,但事实上并不会占有价格上的优势。
其次,尽管目前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事实上在农村关于这方面的消息还是非常闭塞,基本上延续了以前的牛贩子作为中间商在每个村里转,这才有了买卖信息的流通。这种低效的消息流通,使得买卖双方对于市场价格有着很大的信息差。这就直接导致了买一送一的情况发生。
再次,牛曾经作为生产工具,到今天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最主要的作用只有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了。因此数量已经越来越少,这个市场就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在养牛大户和中间商牛贩子手中,零零散散的市场,对于市场价格的发现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买卖双方对于价格的感知极其不对称的,即使是在同一天,隔壁两个村的成交价格可能也会差距甚远。
最后,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农村的牛的交易,还有更多的是猪的交易。生猪的零散市场可能发生跟一般市场价格的差别不会很大,生猪相对来说,饲养的人更多,交易更加频繁,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经常听到有买卖价差相差较大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证券金融市场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流动性要好得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另一方面,流动性好,也反映出其市场价格更容易被发现,投机性交易更多。
那么,可不可以在一个我们这个区域,建立一个类似交易所这样的买卖信息的中间站呢?按道理,这样的区域是有需求的,应该有人做。但实际上并没有,运营一个这样的场所,其需求确实有,但需求并不大,一个村里一年才能零散地卖出去几头牛,几头猪呢?但是这样的场所,如果在,就得一直都有人运营,一直都需要有人更新信息,这个成本大的去了。
总结一下,如果要做投资交易,要么去交易占据信息有利的一方,要么就有能力把自己变成信息更有利的一方,否则,在不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一定要去交易流行性相对更好的标的,或者去一个充分市场去博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