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792天。2022.04.23
一、态度的定义: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总体知觉、对人事物的看法)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如对某人喜欢或讨厌,而可能引发的言行)。(理论知道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内在心理倾向,尚未显现于外内心历程或状态;(成年人的态度常常都不外显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表现不一致。有时候态度的内外不同是无意识的,不自知,无觉察的。)
对象性: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
稳定性:一旦形成,至少会持续一段时间,不易改变。
三、态度的成分:认知(C)、情感(A)、行为(B)倾向三种。这三种充成分一般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情感成分占重要地位,影响行为倾向。【合理情绪疗法的A(事件)B(认知)C(情绪和行为)理论】
四、态度的功能(通过学习这章节内容,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
工具性功能:通过态度表明(即通过语言方式沟通交流、或行为方式表明、或肢体语言呈现),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态度),有利于己。
自我防御功能:利于自我价值与形象的确定,减少焦虑;
价值表现功能:主动表现社会价值(如,老师去讲课,学者发表研究成果论文等)
认知功能:通过态度来赋予意义
(相当于重新建构)
五、态度的维度
方向:指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不论否定或肯定都说明是在乎的,凡产生情绪的地方,背后都是在乎的)。
强度:态度方向的程度。(态度太强是,不易改变。反之,则容易改变。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需要了解个体的态度前后的差异,以及影响差异的因素)
深度: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如果卷入太深,则不易改变)
向中度:在态度体系及价值评价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外显度:态度在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
六、态度的形成
依从(行为倾向):在社会的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与他人一致;无深刻认识和情感,表面受外部支配。
认同(情感):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保持一致;当形成一致时,基于喜欢主动趋同。
内化(认知):把情感认同与信念和价值观相结合,理智判断形成;以认知为基础,情感是中介。
总之态度的形成过程是先没有压力行为的自我卷入→情感上的认同→内化于心,建立充分的信任。比如商场、超市的试吃产品;一些忽悠老年人疯狂买保健品的不良机构,推销产品的过程。
缺什么就一定被乘虚而入。
七、态度转变
1.构成要素:传递者(谁说,与接受者的关系)、沟通信息(说了什么、怎么说)、目标(接受者~易受暗示或否)、情境(在什么情境下说效果不同)
2.影响因素
传递者的威信越高,接受者的认可度就越高,传递者与接受者相似性越高,对其态度转变的影响就越高。咨询师自信(稳定性)与专业程度越高,来访者就越相信咨询师,进而在态度方面也越易改变。
传递者的立场,即传递者替谁说话。
说服意图,即传递者的目的是什么。(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
说服者的吸引力,如明星
3.沟通信息
信息差异:威信越高,信息差异较大转变大;威信低,信息适中转变大,睡眠者效应(威信高的传递信息随着时间推移,信心差异降低)
畏惧:畏惧程度与转变效果呈倒U形曲线。即畏惧到一定程度就是恨,适当的畏惧背后是有爱的。
信息的倾向性:一般公众~单一信心如“洗脑”,一定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人的意志力、辩识力降低,有点像在催眠状态中发生改变;如PUA~否定打击,否定打击;文化水平高~更自信和有主见。
信息的提供发生:尽量面谈效果好。
4.接受者
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征、人格因素(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不易改变)、个体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
5.情境
预先警告(不坚定,卷入低,促使转变;重要利益相关,抑制转变)分心(分散对信息注意,减少阻抗,促进转变)
其它:
1.独行未必快,众行一定远。成年人学习不易,能持续不断地学习更不易。所以即使不能参加直播课程,能及时回听音频课也不错,总之,跟着团队前进的步伐向前走,就会“日不见其增,月见其其长;月不见其增,年见其长。”
2.改变自己是神,改变他人是神经病;但在合适时间、合适的场合、对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对态度转变还是有作用的。做咨询也是协助来访者改变TA的态度。只是没有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
3.咨询是一个过程,因为一个人态度的转变到落实到具体行为的调整也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
4.倾诉(听)即疗愈;
5.坚信坚冰之下必有暖流涌动;
6.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面对情绪激动的人,尽量不要去激惹(怒),使情绪指数瞬间暴涨,否则会让事情更糟。
7.观看电影《断背山》、《陈情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