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上)》第十四天读书笔记
态度形成与态度转变
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由态度出发,向那个探究个体的心理状态向外,真可对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概述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一、态度的特点
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二、态度的成分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
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文首字母分别为c,认知a,情感b行为倾向,因此有人把态度的三种分缩成态度的ABC模型
三、态度与行为
态度还有行为的倾向性。与行为的关系复杂,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行动还受情景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和行为的影响。
四、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即确定价值是对态度对个体的社会意义,个体的态度取决于这一对象的价值,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一方面,态度与价值观相比更出相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
态度的功能
一、工具性功能。
二、自我防御功能
三、价值表现功能
四、认知功能
态度的维度
一、方向
二、强度
三、深度
四、向中度
五、外显度
态度形成
(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态度转变
个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后,由于接收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叫态度转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6347/8ec279b46efda63f.jpg)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传递者的威信
2.传递者的立场。
3.说服的意图。
4.说服者的吸引力。
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1.信息差异
2.畏惧
3.信息倾向性。
4.信息的提供方式
三、接收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
2.人格因素。
3.个体的心理倾向。
四、情景方面的影响因素
1.预先警告
2.分心
3.重复
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二、认知失调论
三、社会交换论
态度测量
态度是个体请讲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说太多车辆一般使用间接的方法
态度测量的方法有靓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他的依据个体性状态,心理过程或者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身体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来推测他的内在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