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东坡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前半生的苏轼是青年才俊的宰相胚子,后半生的苏东坡是清欢洒脱的文坛巨匠。
苏轼是一支蛹,苏东坡是一羽蝶,造成这种蝶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一定要经历过一些挫折和磨难才能够成长的话,那么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所遭受的一连串的贬低和磨难,就是他一步一步走向人生阶梯的更高维度。
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这一届科考是千古之来科举第一榜,因为主考官是著名的大文豪欧阳修。
考试的学生中有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等等,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本来是可以拿第一名的,当时欧阳修读完他的考卷后赞叹不已,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就把本应当第一的试卷定成了第二名。
欧阳修知道弄错之后,连忙道歉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让他出一头地也。”
出人头地这个词由此而来,从此苏轼名扬天下,开始入朝为官。
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苏轼受到一连串的排挤,他自己申请外放,到杭州担任通判。
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敛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1079年,苏轼在湖州做官时,天降横祸,一桩“莫须有”的案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有人污蔑他的诗词里有反朝廷的迹象。
苏轼被打入到御史台大牢,被严刑拷问,经常被连夜提审,苦不堪言。这就是名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苏轼认为自己必死无疑,给弟弟留下了一首绝命诗《狱中寄子由》: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锒铛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 桐乡知葬浙江西。
他说自己的命运就像在锅里煮的鸡一样任人宰割,他梦到了孩子的面容,还愧对自己的妻子,连自己死在哪里都想好了。
好在他的朋友们一起合力捞他,特别是他的弟弟苏轼。就连他的死对头王安石都觉得如此才子死了太可惜了,就上书皇帝替他说情。
宋神宗饶了他一条生路。死里逃生的苏轼带着朝堂给他泼的一身脏水,带着从高处摔下来的理想,带着一家20多口人,被贬到了黄州。
(资料来源网络)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2601/807fb66b78f3bf2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