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者无疆旅行•中国东南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作者: 晨光发甜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0:23 被阅读269次

    有的人生来就与众不同,比如苏东坡。公元1036年,苏东坡降生,公元1101年,苏东坡去世,享年65岁。

    苏东坡1057年考中进士。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标准去填履历表,估计会让看表的人头疼——苏老先生的履历表岂“复杂”一词了得:中了进士举家迁往京都以后,苏东坡先后担任过凤翔判官、任职史馆(因妻丧、父丧)、奏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1079年8月至12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1084年往常州,1085年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钤辖,1091年任吏部尚书,1091年3月至5月任颍州太守,后又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定州太守,1094年谪居惠州,1097年谪居海南儋州,1101年北返,1101年7月在常州病逝。

    以上这些履历,是根据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的内容精简提炼而成。真的感谢林语堂先生和他的《苏东坡传》,让人看到了一个立体的苏东坡:从中进士开始算,他一直在做官,但他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他的官职升了降,降了升,如同人体的心电图。不管身居何职,他都有一个底线:用手中的权力最大限度为当地百姓谋福利:拥有大的话语权谋大的福利,拥有小的话语权谋小的福利。即使在被贬谪外放毫无话语权时,他也能用自己大诗人的影响力影响当地官员,让他们为百姓谋福利(看来宋朝还是很重视文人思想的),苏东坡处事的这种态度可以称为“使命感”。

    不过有使命感的苏东坡并非高高在上,他很接地气,很有人情味儿。比如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就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个由乡间赴京都赶考的书生,为了不致作为盘费的200匹绸子被沿途税吏收税盘剥,就在装绸子的两大件行李上写了交京都竹竿巷苏侍郎子由的字样,署名是苏东坡,而书生恰恰被苏东坡的下属查获。书生见到苏东坡诚惶诚恐说明缘由,苏东坡不但丝毫没有恼怒,还让人把旧纸条撕掉,亲自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并给子由写了一封短信交给书生带去。这件弄假成真的趣事隔着一千多年的时空都让人不由得感叹苏东坡的人性魅力: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不靠伪装在世界上行走,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是统一的,没有分裂开来。

    其实,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来妄断,苏东坡北返的时间该是1100年,这一年他被朝廷从海南岛召回合浦,在合浦停留了两个月。当时合浦称廉州,名士邓拟热情接待了这位北归的诗人,诗人得以住进风景秀丽的清乐轩,在这里的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清晰的足印。为了纪念这位诗人,乾隆四十一年,后人在清乐轩故址修建起一座亭子,名为“东坡亭”。

    进入东坡亭景区有两个入口,合浦的街道七拐八弯,在导航的带领下没有找到第一入口,向当地人打听路线,又听不懂方言。这时路边的一个年轻人向远处指了指说:“从合浦师范学校进去,就可以到东坡亭。”

    听到我们说话的外地口音,合浦师范学校的保安善意地笑了:“你们是来看东坡亭的吧?在这里登记一下个人信息就可以进去了。”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进入合浦师范学校十几米左转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两侧高大的热带树木让人心胸顿觉开朗。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右转,马路依然开阔,两边的行道树换成了另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树木,这些行道树在路的上面“勾肩搭背”,遮住了热烈的日光。路的两侧是合浦师范学校及合师附中的教学楼,隐约可见教室中攒动的人头,教师授课的声音传入耳中,这熟悉的情景令我们怦然心动,这大概是职业习惯使然吧。

    拐上这条路不多远,路的右侧有一小块地方被矮矮的石栏围起来,石栏中间有一口井。正对着井的后面是一块石碑,上书“东坡井”三个绿色大字。走近东坡井,透过金属井盖的缝隙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井水,水位很高,离井口不足两米。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井的左侧有对东坡井的介绍文字,摘录如下:“东坡井是廉州四大名井之一,同时也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说苏东坡看见当地居民饮水困难,便亲手挖了这口井,井水清澈味甘,数百年来,从未干枯过。传闻喝过井中水,赴考文士便可金榜题名。”文字介绍中,虽然用了“传说”一词,但从苏东坡为官从政的所作所为推测,苏东坡一定会这样做,这源于他融入骨子里的那种宝贵的精神:使命感。

    再往前走,向右出现了一条岔路,岔路口的对面是景观指示牌,直行就可到达东坡亭。

    向前没走出几米,远远就望见了一座真人大小的白色石雕像,这一定是大诗人苏东坡了。诗人正襟危坐,左手压在一个卷轴上,右手握着一支毛笔,身旁是几本厚厚的古籍。石雕神态安详,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石雕体内涌动。据说合浦曾刮过很多次台风,房倒屋塌,大树被拦腰折断,这石雕凭借巨大的力量,该足以和台风对抗吧?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走进东坡亭,安静凉爽。亭分为前后两进,第一进是别亭,第二进是主亭。主亭上方悬挂着匾额,上书三个大字:东坡亭。字是40年代广州大榕寺主持铁禅和尚手迹。正面的墙壁上是一幅苏东坡阴纹石刻像,亭的左侧墙上刻有苏东坡来合浦前后所作的九首诗,这九首诗约略讲述了诗人来合浦前后的个人经历。虽然那时诗人年事已高,生活中磨难连连,却诗心不改,还和东山寺的僧人常有往来,并有东山寺僧人俞上人“闲伴孤云自在飞”和诗人“芒鞋不踏名利场”的“隔空对话”传为美谈。使命感与诗心令诗人的一生成为传奇。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主亭两侧各有一个大的圆形孔洞(请原谅我对建筑知识的无知,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它们),凉爽的风,从两个对称的圆形孔洞中穿来穿去。从两个圆形孔洞望出去,一侧可见东坡湖畔的扁舟亭一隅,另一侧则是满眼挨挨挤挤的莲叶,倘若夜晚闲坐在这里,会不会应了诗人“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之景?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从东坡亭出来,沿左侧的花廊漫步,东坡湖湖水中有许多小小的黑色影子涌动。靠近岸边仔细看,是许多尾鱼在水中嬉戏,“鱼口密度”很大,东坡湖显得逼仄起来。坐在湖边的长廊里打算小憩,蚊子却来骚扰,只好站起来继续向前走。长廊旁边是合浦师范学校食堂,此时正逢假期,静悄悄的,倘若在平时,这里一定有许多年轻的身影,那湖畔的东坡亭,该让他们内心泛起怎样的涟漪?

    沿着湖畔花廊向前走,树下是零散的枯枝败叶,拐过弯来路的外侧是几栋年代久远的住宅楼,另一侧出现一栋看起来也很老旧的房子。我走进去,一楼静悄悄的,有楼梯通往上面。穿过这栋房子,来到它的前面,可以看到东坡湖,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往东坡亭。房子前面景观指示牌上的文字,揭开了这栋房子的“身世”,摘录如下:“中山图书馆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中华民国,据合浦县志记载,由曾任合浦县长的廖国器先生与著名合浦籍爱国将领陈铭枢先生先后捐建,是北海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图书馆。图书馆内展览合浦相关名人书画,以及合浦的发展历史书籍资料。”真是“房不可貌相”,这样一栋老房子就像一段活生生的文字,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荣光。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沿着长满杂草的湖中小路向东坡亭的方向行进。两侧的树木都极尽全力朝向水面生长,姿态千奇百怪。在和风拂柳亭驻足,再向前走就是小苏堤。我猜,当年设计此处景观的人一定很了解苏东坡,知晓它用在治理西湖上的良苦用心,所以在这里设计了小苏堤。在亭中流连了一会儿,我没有踏上小苏堤,而是从亭子左转踏上湖边的小路,我要顺便去寻找另一座与东坡亭毗邻的亭子——田汉亭。

    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这座亭子,它和荷风拂柳亭隔路相望,地势比和风拂柳亭高,亭子掩映在葱郁的树木间。由于恰逢假期,亭子和旁边的小径落满树叶,看起来少有人至,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坐在小径旁边的长凳上专注地读一本书。

    【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1962年夏天,田汉先生曾到这里参观,并称合浦师范学校为“青年读书求学的好去处”。1992年,合浦师范学校六四届和七四届艺术班校友特捐资建此亭,命名为“田汉亭”。大诗人苏东坡先生若在另一个世界里有知,也该为这座亭子的落成感到欣喜吧?

    使命感与传承,保质期很长。

    2018年8月4日至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行走系列又南行(五)做人当如苏东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o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