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津十八景之九 千帆入津①
水调歌头
日落长河静,风起晚霞飞。
千帆隐处,烟霭缭绕鸟啼归。
恍惚玉山渡口,依旧漕船如织,往事梦中回。
昔日繁华影,幻作电云晖。②
访齐浣、寻蔡洸、觅廷珪。
周忱巧遇、古渡今又现长堤。③
我借楝花问信④,欲挽春天光景,次第挂樯桅。
一片旗帆在,不见故人随。
注释:
注1:题注:《千帆入津》,唐卢纶《泊扬子江岸》有“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的诗句,作者借作西津渡的古景再现。作者设想,结合玉山大码头遗址的考古成果,在遗址南侧建设西津渡古渡博览馆并重现“千帆入津”壮观景象;同时利用现代电媒技术,在地下空间重现玉山大码头历史上的繁华场景和历史故事。到2012年,已知的考古发成果可能包括中唐以来的古渡口衙署遗址,宋代的文化层,明代的码头栈桥,和清代的长约百米的石头驳岸,以及证明相关遗存的残存碎片如各朝瓷片、盔甲残片等等。西津渡作为千年古渡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明确无误。
注2:幻作电云晖句,参见注1。
注3:齐浣、蔡洸、廷珪、周忱,分别是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对西津渡的漕运事业和渡口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访”、“寻”、“觅”、“巧逢”等动词作文史研究和考古挖掘的意思。
齐浣,唐,定州义丰人。少以词学称。弱冠以制科登第,释褐蒲州司法参军。景云二年,中书令姚崇用为监察御史。开元十二年,出为汴州刺史。二十五年,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润州北界隔吴江,至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船绕瓜步,多为风涛之所漂损。浣乃移其漕路,于京口埭下直渡江二十里,又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津。自是免漂损之灾,岁减脚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收其课,利济漕运行旅。数年,复为汴州刺史。 后为李林甫恶之,会浣判官犯赃,浣连坐,遂废归田里。天宝初,起为员外少詹事,留司东都。又用浣为平阳太守。卒于郡。
蔡洸 宋,仙游人,字子平,以荫补将仕郎,历知镇江府。会西溪卒移屯建康,舳卢相衔,时久旱,郡民筑陂储水灌溉,漕司檄郡决之,父老泣诉,洸曰:吾不忍获罪百姓也,却之。已而大雨,漕运通,岁亦大熟,后迁户部尚书,未几奉词归,囊无馀资。蔡洸在镇江为官时,在西津渡设置五艘大船,以“利、涉、大、川、吉”这一卦爻吉言为旗识,使渡口“其受有数、发有序”,大大减少了渡口覆溺事件。
廷珪,即段廷珪。字君璋,段证三子。元延祐至泰定年间任镇江路总管,在治理西津渡方面,增添渡船、革除弊习,为时人称颂。
周忱,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宣德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正统年间,周忱在镇江西津渡“作舰二,佥水工三十余,以济渡。又甃石堤三十余丈,直抵江皋,人免病涉。”此一石堤,因江滩淤积埋于超岸寺前地下。2010年由西津渡公司组织考古挖掘,重现天日。今超岸寺前设置有玉山大码头遗址考古坑。
注4:楝花问信句,参见《玉山留春》题注。
注5:清代于树滋在《瓜洲伊娄河棹歌》诗中写出了当年漕运的繁忙景象: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风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