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献给了肚皮。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以贪婪的大嘴,狂热的眼神,尽显掠食者的欢欣。人皆以盘中餐为悲剧,谁知真正的食客与美味有着战友般的情谊!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已逝的精典。
重庆饮品的两朵奇葩——德元酸梅汤和天府可乐
德元,较场口一家经营小吃的老字号。这里,夏天会多出一道风景线,人群呈半月形拱卫店面,不停振臂扬头,活象红太阳从天安门来到了德元。但是本地人自会知道,吸引他们的,仅仅是一杯冰镇酸梅汤。
酸梅汤至今是夏季解暑良品,酸酸甜甜,生津止渴,估计粉丝众多。如果你没喝过德元酸梅汤,现在请把对酸梅汤的所有好感抛之脑后,那种酸甜兼有却分离的酸梅汤,只是一杯死水!那种暂时影响身体温度的冰冷,只会被酷暑围歼!
德元酸梅汤是活物,一种人类现有知识无法理解的活物,祂以神秘未知的方式与人体分子沟通交流,暗递款曲。最终成功调动潜能,令肉身欺骗灵魂,仿佛精神迷幻,喝一口就让人飞上了天。
或许有人会觉得太夸张,再以常见的叙述文方式描述一下。德元酸梅汤具有一定智能和生物般的行动力。祂先以彻骨之寒为你醒脑降燥,因炎热而迟钝的感官恢复到较佳状态时,电影式的画面开始呈现:酸自舌根升起,甜随后猛追,交织滚打,互有胜手。时而酸;时而甜;时而甜中含酸,酸中带甜。味觉不再局限于口舌,连绵不断的甜酸味自动搅拌、融合,灌满咽喉顺溜入腹,散发全身,沁人心脾后化为一片清凉……。被驱散的热气透毛孔,出体表,一杯冰镇饮料让你感受蒸发式降温,难以想象的神奇。
旧城改造中,德元搬迁。搬到何处,我不细说,谁也没必要去寻找。在这里,我沉痛宣告:光绪年间兴起,百余年传承早已毁于一旦!现在的德元引入先进生产力,用机器在制作酸梅汤,失去匠心,不会再有神品出世。
请大家跟我一起生祭德元,三举弓——致悼词:你他妈去死吧!德元!
传统工艺制作的酸梅汤无法量产,不足以成为我D我J及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损失。现在请放下您手中的咖啡杯,带上两瓶碳酸水跟我一起游览中国企业的圆明园——天府可乐。
重庆石坪桥,团山堡斜坡上的脏墙锈门是外资侵入后的残存。
重庆人用中国的方式理解洋饮料,以中药和植物酿造出可乐的口感,唇齿间暗香浮动,吞咽时心扉畅然。天府可乐,学贯中西自能洋为中用。一个超越正品的山寨,足以震荡世界饮品格局的民族品牌,在那个龙井洗手,然后衣冠楚楚,细品红茶的年代,拱手让与如芒剌背的竞争对手。
不要责怪百事,商场如战场,有机会把对手扼杀于萌芽,不容错过。不要埋怨天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是当时引进外资的口号。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就会缴一些学费,吃一些暗亏。
唯一庆幸的是,据网上传言——百事之所以利用控股权打压,绞杀天府,是因为天府没有交出配方……。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成熟并拥有牧马五洲的雄心;现在的中国人虽仍偏倾西化,但正在纠正。配方在,希望就在……。
向天府集团的未亡人致敬!期待天府可乐的涅槃重生。而我,一介草民,唯一能支持你们的:从现在起,坚决不喝百事可乐。
和天府可乐异曲同工的是,德元貌似只是承包给私人。按照中国民俗,酸梅汤的配方和酿造工艺应该还紧握某嫡系传人手中。花谢花会再开……
当然,这仅是一个信徒般食客的猜测和期盼。
重庆乳制品的两大天才——会仙楼的冰淇淋,华生园的黄油蛋糕
如果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去会仙楼吃过冷饮,再尝尝现在的哈根达斯、冰雪皇后,自然会想到一句话——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会仙楼的冰淇淋,一言概括——纯正。没有任何果仁、甜汁,也不讲究什么外观、造型。一个玻璃杯子装着白中略带点黄的圆球,旁边放着不锈钢小勺。轻轻挖动,绝不会象现在的冰淇淋那样松散,犹如湿沙和黄泥的区别。放入口中,冰冷细滑、凝练柔和,浓咧却不甜腻的奶油味满嘴弥漫浸入鼻腔,味蕾的绽放,又让这滋味仿佛在口鼻间回转。咂下嘴巴,感觉鸡蛋的成份已成膏质,均匀混合在冰淇淋中,混然天成。真正的天物自有灵性,不会允许暴殄,细细品尝成为所有人自发的选择,流连忘返也可用于方寸小杯之上。
会仙楼倒下之前,冰淇淋就已成凡品,把薄利多销,理解为低质低价,然后体会出做假才能做大做强,是不少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此类似还有健在的华生园,刚推出黄油蛋糕时,每一个过路的人都会被那股浓香味吸引。至于口感如何,我只想说一句,如今还算浓郁的面包新语仅有华生园当年三成功底。赢得口碑与市场后,怎么做出纯正的黄油就不再重要!和泌园互咬,才是华生园的大事要事。它倒下那一天我不会有任何惋惜,就象会仙楼一样,不值得尊重,不必再留恋。
天才即才华高得让天都妒恨的英才,通常具有两个特点:神鬼莫测的能力和精神分裂的结局,如梵高、如莫扎特……。牛奶加工很牛B,恍忽间以为自己就是牛奶旁边的牛B 。会仙楼和华生园,当之无愧的天才!
扯下西餐面具的重庆二壮士——颐之时和沙利文
颐之时,原本是解放碑著名中式餐厅,却在负一楼创造性推出六元西餐厅。
西餐这东西玩的是什么?品位、情调、浪漫、优雅!正当众人神往时,玩世不恭的颐之时陡然站出,嬉皮笑脸吆喝着:“来啊,快来啊!红薯价吃西餐,搭送阿玛尼卫生巾啰!”
众小资深恨之……!
食客,一位真正的食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朝圣之心端坐餐位,专注于餐盘,物我两忘之际,人食合一。那些在饮食之外有若干杂念的人怎配与美食共荣华!
且看颐之时的鱼片沙拉——土豆剁泥,沙拉酱拌匀,敷以蔬菜细末托起六七张纸薄鱼片。无剌足以尽嚼鱼鲜,香滑伴有甜糯口感。美味没有贵贱之分,虽然只值六元钱,这却是我吃过的西式小吃中,最好吃,也最能体现西餐风格的一道菜。
下面来讲讲西餐风格。西餐在粗犷中显大气,以质朴现本味。
用牛扒为例说明一下:粗糙的切割方式,简陋的调料配菜,古朴的烹饪方法,搭上可以遥想追源至石器时代的锋利餐具,端上餐桌时就象刚从猎物身上割下,蛮荒气息扑面而来,鲸吞豪情油然而生。暴虐地切下一大块,厚实而略带血色。合口劲咬,鲜浓肉汁满嘴乱溅,一种原始的食肉感让人梦回远古,追思先祖。于是欣欣然望天花板显迷乱神色呈白痴状……。
醒过神来,旁边桌上红男绿女正以优雅动作品尝着浪漫、情调……,天知道他们怎么吃出来的!
颐之时只是本文的配角,接下来掌声有请我的偶像——
——重庆饮食界最伟大行为艺术家
——拿来主义突击先锋
——后现代西餐文化先行者
——洋务运动三八红旗手————沙 利 文 西 餐 厅!!!
八十年代,正对着解放碑那块碑,五十米开外的沙利文修得如同国营厂矿的食堂,一扇大得可以开卡车进去的门傲视群雄。门口菜谱高挂,自己仰脖看,吞口水也足够方便。门内售票台稳坐凶悍大婶,两眼微瞪即可震摄台前高举人民币的人潮。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迎合顾客,而是引导顾客从善入流。
要吃伙食先比嗓门大,嘴巴又不是饭桶口。沙利文的企业文化让所有食客膜拜,并深刻理解,参照执行。
售票台前吼声此起彼伏——来个炸牛排;我要波兰肉饼;两份煎猪扒等等。沙利文也以身作则,坐台大婶开口就技压全场,炸雷般的咆哮——后面那个眼镜,要吃啥子?说大声点!
好不容易抢到票,登堂入室后先别急着找地方放屁股。两个萝筐里分放着刀叉,不要指望有人递给你,自己去抓。
抓到餐具后,扫视那一排排油腻腻,脏兮兮的长桌长凳,有空位马上挤过去。特别提醒,如果有几人同行,千万别等,等也等不到一张空桌,坐下一个算一个。不能同桌吃饭是常有的事,沙利文致力饮食,不屑于成为交际场所,以食会友另寻高明。
坐下来没事干,伸手去摸MP4?那是八十年代,你兜里没有!打量下店堂吧,墙上锦旗密布,什么市级先进单位,五月红卫生餐馆,东风文明企业,某厨子是劳模……。再看厨房,开放式的。浓烟滚滚中白大帽们抛锅撒铲,正忙得热火朝天。
几个肩搭白毛巾的店小二在白大帽身边穿梭,时不时托盘而出。那嚷嚷声好比金鹊牌彩电开到了最大音量:哪个的西班牙鸡排?……鸡排听到没得?……票先给我看!砰,盘子扔桌上,扬长而去。
这边有人急了,凄厉的嚎声——喂——喂——我是鸡排,我是鸡排,我比他先来!
——嗖——白毛巾一晃,你桌上的鸡排飞走了,只剩一个斩钉截铁的声音在回响——等到起!
默然等待还是吵架,自己选择,只要不打起来,没人愿意多瞅你。沙利文餐厅里欢笑声、呼喝声,轰轰隆隆进食声混杂着骂孩子,数落爱人,认错爸爸等Rap,拌几句嘴绝对成不了主旋律。
前文说过,西餐是一种很粗犷的食物。至少在汉族饮食中,找不到牛扒这样本色、简练、粗陋、古朴的菜肴。沙利文把西餐厅草莽化,在此用西餐,仿佛至身于武侠小说中江湖大会。大块食肉,大碗饮酒,挽袖翘脚,呼闹吵骂,酣畅淋漓之极。
颐之时拆了、搬了,负一楼现在都是停车场,估计不会搞成六元的西餐厅。沙利文早就搬迁,变成什么花园大酒楼。
无奈之下,我现在只能去一些拉着小提琴,吹着萨克斯的荒唐场所大啖牛扒。虽说长期注重诚意正心,修身养性,已经可以不受周边环境影响食欲,但是进食前和进食后,注意力难免会分散,总能看到自己跟众多伪食客同屋用餐。丢人呐!斯文扫地啊!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风格、调性要与产品相似,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让使用者更加投入。希望将来重庆出现这样一家西餐厅:
草棚式的建筑,门如兽栏,最好门外有口井,旁边还可以栓头牛。进门后灯光昏暗,墙上弓刀高挂,地下兽皮横铺。店堂中心处有一个平台,几个披发纹身的壮汉在上面相互角力。
找个破旧木桌坐下,着皮裙,戴草环,半裸露出满身伤痕妆的服务生过来摆好餐具,一个石板上放着刀叉和小木勺。叉是仿树枝状的,刀如小号杀猪刀,以粗布条缠柄。在这种餐厅,肉类应该论斤数。于是就对服务生说:两斤菲利牛扒,六成熟,黑胡椒。
不一会儿,又一个服务生手持猎叉,叉着一大块肉扒伸到食客面前,食客自己动手,用刀叉把肉扒刮到石板上。这时,雨点似的鼓声响起,中间角力汉子全部面对刚获得食物的顾客,大手一挥,拖长声音高喊————吃————,声调就象古代衙门里的——威——武——。
食客激动得满脸通红,第一次来这餐厅的,也可能是羞的,但是慢慢会被气氛感染,剁下一大块牛扒,包嘴猛嚼后挥舞餐刀向壮汉们致意,壮汉们才停止呼喊,继续角力,鼓声同时停止。吃东西各有各的习惯,第一口吃了,接下来细嚼慢咽还是胡吃海喝,自便。
餐厅里要设一个“龙涎池”,三四平方米大小,修在厕所旁边。池内应有几个麦克风,池边墙上挂着音箱。这东西干什么用呢?吃完黑胡椒牛扒后,鼻内通常拥塞。这样的餐厅用纸巾解决相当煞风景,那么就来到池边……用手,一定要用手,揪住鼻子呼,再呼,然后往池中猛甩,音箱中传出声音——嗒——,天籁之音!
别小看这龙涎池,摆脱束缚的不仅仅是鼻子……(也别忘了洗手)
这才叫环境,这才叫情调。现在的人,就算是吃低保的人,都不差那一口饭吃。可想过父辈的艰辛,饿着肚皮活下来,一个月四两肉,凭票供应,还是重庆这样大城市才有的待遇。面对食物玩淡定,利用吃点洋餐来显示绅士、淑女的作派,温饱有余而骄横,就该发配索马里饿三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