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企业基因——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儿

企业基因——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儿

作者: 深夜里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2:26 被阅读19次

1、模型是什么

“企业基因”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Noel M. Tichy提出,后经过Ken Baskin,Kelley,Neilson et al,Aurick et al等多位教授完善拓展。模型把企业的成长视为了生命体的成长,通过类比DNA之于人的关系,剖析了一个道理:一家企业未来的组织发展,由深深植入企业的“企业基因”决定着。

Tichy提出的企业基因,由两种因素决定,一种是决策架构,影响决策是制定机制;一种是社交架构,影响企业成员的相处模式,如何彼此聆听、支持、尊重、处理冲突。决策架构和社交结构相结合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机制。而后模型陆续被进一步完善,周晖教授提出企业基因也可完全映射DNA的结构,由双螺旋结果及四类碱基构成。构成企业基因的双链分别是资本链(Capital链)与劳动力链(Labor链)——资本和劳动力是企业组织的基本要素。而双螺旋结构连接的因素分别为企业家/创始团队(E)、机制(M)、技术(T)、文化(C)。

企业基因双螺旋结构连接下的不同的碱基组合,就像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不同片段,决定着企业不同的性状。

2、案例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快递业务,同样是上门取货、送货,顺丰和其他的四通一达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模式。

首先,基于CEO的气质,顺丰创始人王卫是一位极其踏实低调的创业者,这决定了顺丰的拓展路线就是不急不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企业风格。

第二,从运营机制上讲,他们是快递行业里第一家快递员是全职聘用制员工的企业,相比较其他快递多采用了和本地化快递团队合作、加盟的形式。顺丰的这个组织机制就决定了他们模式虽重,但是服务品质高、效率高的运营效果。

第三,顺丰重视技术开发,是同业里最早上线电子化快递单的快递企业,也是重点布局无人机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的速运公司。顺丰在科技方向的布局寓意着其未来产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不可小觑的企业竞争力。

最后,顺丰的文化也是在快递行业可圈可点的。记得曾发生过快递小哥无辜被打的事件,董事长王卫当即表态,不把事件追究到底不配做顺丰的董事长。这种负责的态度既暖了员工的心,也向外界展示了顺丰对员工尊重厚待的企业文化。

这样的企业元素,配合上市后的资本助力,以及大量稳定的劳动力群体,打造了如今突破三千亿市值的顺丰,其估值已超过圆通、申通、韵达、中通等四家同行市值之和。

3、应用

理解了企业基因模型原理,就好似掌握了企业从小看到大的万能钥匙,可以在很多场景下辅助决策。

第一,在企业创业之初,用以判断业务模式。

企业基因模型可以更深刻地寻找到企业的业务主线与企业文化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个团队成员的背景如何,从业经历如何,人脉资源布局在哪些地方,深深决定了他们能否做出期许的业务。举个例子,我自己之前是做零售教育方向的投融资工作,我的合伙人是做环卫机械,实体产业出身。我们的结合决定了我们的业务模式更多可能是针对2C市场的环保项目,即使有朋友引荐条件优厚的2B业务资源,看到不是自己团队基因所能驾驭的方向,也尽可以直接舍弃——根据企业基因模型推断,即便现在可以获利,未来成长过程中势必也会因为基因不符而发展畸形。

第二,在研读竞争对手时候,辅助分析,抽丝剥茧。

即使同在一个行业,由于每个企业的基因不同,可以预见到,每个企业做相同的业务,采取的模式,关注的重点,运用的手段也终将不同。

比如,同样是做垃圾分类回收业务,我曾看到一家对手企业已经推出了看起来非常成熟先进的硬件产品,并号称已经融资过亿。但是通过了解对方团队,知道了对方创始人之前是做房地产行业出身,目前的投资方是一家上市公司,前身是一家本地化金融投资集团,再配合其他材料佐证,便可得出初步判断——对方的项目意图更多在于资本运作,而非实业竞争。因而,不必再为对手夸张的宣传噱头而庸人自扰。

因此,若能将企业基因模型熟练运用,无论剖析对手还是研读自己,都可“以小见大“,“闻其味,知其意”。

4、注意事项

与DNA不同的是,企业的基因并非是一辈子不变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资本、劳动力、企业家/创始团队、机制、技术、文化都是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迭代,所以,运营模型时,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才不会陷入思维遮蔽陷阱,导致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甚至危及企业生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企业基因——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om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