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讲 意象主义(一)
1.“隐逸派”(L'ermetismo),出现于意大利,艺术特点(四条)
2.“意象主义”(Imagism),现代英美诗的一个大派,流行于二十世纪早期,创始人是庞德(Ezra Pound)和休姆(T.E.Hulme)。
3.“意象主义”的三个来源:
一,法国的象征主义(尊重客观(现实的));
二,古希腊、古罗马的诗和诗论(继承古典(纵向的));
三,中国古典诗词(参考东方(横向的))。
4.活动期分三个阶段:酝酿形成阶段(1908-1912);高潮阶段(1912-1914);衰落阶段(1914-1918)。
5.还有以下特点:
一,追求瞬息间与对象融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二,反对说教,训诲;
三,参酌古希腊、古罗马、中国、日本的诗;
四,更新语言,不用废字,不用缺乏表现力的字。
6.艾玆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早期诗,格调清新,情感亲切,技巧富于独创。
休姆(Thomas Ernest Hulme,1883-1917)
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1874-1925)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1.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1892-1962):保持传统,英勇地和现代文学的反传统辩论
戴•赫•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诗、小说,应该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表现有些有肉的意象,排除宗教、哲学和道德说教。
希尔达•杜立特尔(Hilda Doolittle,1886-1961):有古典风,端庄凝练,喜用古希腊格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写情感的直觉经验,不用比喻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Sergei Alexandrovich Yesenin,1895-1925):借景抒情,想象大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