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孩子游戏上瘾背后的原因,长久以来儿子一直是乖孩子,所谓的“乖孩子”,并不是说孩子真的跟父母有很深的连接,孩子内心被满足得很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稳,而是他面对我的严厉没有机会没有场景去表达。在这种长久的压抑下所以会到游戏中寻找慰籍,在很多家庭里,孩子更多是被当做“学生”看待,而不是被当做人看待。而和“学生”这个身份绑定在一起的感受则是压力、竞争、努力、坚持……这些让人疲惫和紧绷的东西。所以在网络中,在游戏中,是孩子们唯一能在那段时间里感受自己不再是个学生,而仅仅只是自己的时间。他只在游戏当中找到了存在感、意义感、价值感,所以他就不愿意去其他的领域尝试了。这个也是我需要去关注的——他的挫败感从何而来?我怎么帮助他找到存在感、意义感、价值感值得我好好反思,每天的感赏日记应该就是帮我找到他的价值感第一步,这一步我要努力做好才行,不然怎么引领孩子找到他的价值感呢?感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焦虑当下的现状,只寻找孩子的亮点;
本周班主任和儿子谈了手机约定,儿子每晚自觉的把手机交给生活老师,没有抗拒,感赏儿子能配合老师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建立规则意识。
昨晚儿子找我要零用钱,主动喊妈妈并且态度诚恳,妈妈讲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没有急躁和不满,表示愿意接受妈妈的建议,感赏儿子能彬彬有礼的提出自己的需求,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能学会克制和忍耐;
投射儿子雅思成绩复议成功,雅思成绩全面达标;
投射自己坚持寻找儿子身上的亮点,相信儿子的内心是向上的;
投射儿子在生活中找到存在感、价值感,能找到和同学互动美好的体验;
投射自己接纳当下的一切,放松心情,主动聚焦想要的一面,忽略不要想的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