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充满诗意的语文,我喜欢;薛法根老师条理的板块教学,我喜欢;于永正老师充满童趣的课堂,我喜欢……
观名家课堂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今天在观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山居秋暝》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使是名家,也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得心应手。
因为前段时间观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那寒山寺的钟声,足足在我脑中回荡了两天,挥之不去的愁眠,影响了我很久。于是再看《山居秋暝》,终觉得少了点语文味。
薛老师确实是该讲的都讲了,我和薛老师相比,我确实差的远。可是,同样的诗词教学,显然王崧舟老师更胜一筹。
王老师的古诗教学,很注重语文熏陶感染的作用,他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养,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他在以自己对语文敏感的察觉,品味着独特的语文,再以自身的深情投入,让学生受到语文的熏陶和感染。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看上去都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听起来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他在以自己带动,不,应该说是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一书,我已经读了两遍,真是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收获。
我特别喜欢他的板块教学,他对语文生字词的重视,也影响到我。所以,在模仿他的板块,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倍感轻松,学生也受益很多。
薛法根老师的课是清晰的,简约的。他每一个板块的教学,都聚焦到一个教学目标上,但每一个板块又都,互相影响作用着的。她的课堂指向言语,智慧指向表达,谢老师,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
所以同样是古诗课,两节课完全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很难说清哪一种更好,从我自己个人的感受而言,觉得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更好而已。
但是如果,让王崧舟老师去执教《蕃茄太阳》一课,也许不会有薛法根老师的课堂精彩。
就像林志芳老师在评价薛发根老师的课时说的那样:课堂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执教者语文观,教育观乃至哲学观,世界观的缩影,可品及人品风格及人格,每一堂用心的课都传递者,执教者独特的生命气息透露着执教者生命的秘密。
人与人的性格、见识、生活经历不同,形成的个人风格也不同,教出的语文课也不同。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语文风格,才是最好的。所有名师的课,还得观,还得摩,但是,我以后的目标,是找到他们共性的东西,那个,一定是语文的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