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全篇脉络来看,一般注家都认为,下论《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三篇章是上论《学而篇》《里仁篇》《为正篇》的发挥和举例注解,多为孔门再传弟子在老师们的率领下,集体编纂而成。
子路是与孔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学生之一,在子路的身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忠诚和担当精神。子路又是正事科的杰出代表,忠诚守信,刚强直率,片言可以折狱,在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之中,享有非常高的声誉。《论语》《家语》等典籍里,子路往往和颜渊、子贡一起出场,和夫子谈学论道。即使是语录体里,也往往是颜渊之后,继之以子路。所以,《论语》一书之中,除了孔子之外,出场率最高的是子路。因此,本篇以子路名篇就绝不是偶然而为之。
《子路篇》共三十章,主要论述“如何为正”,可看作《为正篇》的继续和发挥,围绕“先之劳之无倦”这个主题,具体展示“如何为正”的三个方面内容:
根据开篇(第一章)点明的全篇主旨,为正的先手顺序,首先是“举贤”(第二章),其次“正名”(第三章),名不正则言不顺。接着兴礼乐,施行教化,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经济上主张富民政策,军事上主张训练军队,加强国防。文化教育上主张在“富民”基础上“教民”“爱民”。在如何为正的同时,为正以德,强调为正者的表率作用。对为正者的要求先是正己,劳之无倦。为正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我们把《为政篇第二》的部分内容,特别是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七章,与本篇的内容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
我们看《子路篇》的脉络:
开篇,“先之劳之”的这个“先”,确定是指为正者的优先事项,就是先考虑什么,先做什么,也就是“先后”的先。这包括第二章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第三章的“必也正名”及“兴礼乐”。本篇的前半部分(前九章)都是在围绕这个“奚先”,反复阐发。而本篇的后半部分,都在讲“教人”“化人”。也就是所谓“劳之”, 是指为正者需要亲力亲为的工作要点,就是教化民众。这么一看,本篇第一章提出的“先之劳之”,就是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为正以何为先、以何为重。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本篇的脉络结构,就十分清晰可见:
本篇第一章开篇点出本篇主旨——“先之劳之”,第二、第三章是对第一章的延续和说明。为正的顺序要先举贤、先正名、先兴礼乐。
第四章,是说明为正者要先有担当精神,不要局限在小的方面和局部。
接着第五章,是说明学《诗》或者学习典籍,首先是要能够运用得出来,要用在修身和为正的上面。
第六章,对为正者“如何为正”做了具体说明,先正己才能化人。
第七、第八章是对第六章的补充和举例说明,分别从历史的“先”和“齐家”的先,进行阐述。
第九章,是为正“庶——富——教”的先后顺序,要教化民众。
第十章到最后,其实都是在“无倦”的教化。尤其是第十九至二十八章,对士、君子的标准、要求和状态又做了具体说明,其实也是做为一个为正者所要具备的仁心以及外在的展现,具有君子境界的为正者,有长远的担当和无私的精神。因为有内心对道的持守,不急功近利,外在持久教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38970/95efe0da1b680b7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38970/de6a0cdf9a85f7a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