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季的《十三邀》里,许知远与出版人锺叔河的一段对话令人动容:
许知远问:“您会有某种挫败感吗?就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摸索。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也没有提高太多。”
锺叔河说:“我们一个人一生算得了什么?像我这样的人,我自己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
我从来就对自己没有什么很大的理想,就叫人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就是我希望,能够自由地看书。”
这位以《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与学术界的91岁学者,竟然用“人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来评价自己。
人生大抵有两种面的生活的态度,一种是100分,一种是60分。
100分的人生,任何事追求完美,苛求每个细节,但往往陷入内耗和焦虑。
60分的人生,活得洒脱自在,凡事只要满足最基本的标准就可以。
年少轻狂,总以为100分才能算得上人生赢家;
但随着阅历经历的增长,才发现60分的才是人生最舒服的状态~
而很多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所奉行的也都是“人生无大志,只求六十分”!
01:享受平凡,接纳60分的自己
周国平说:
人生有三次成长,
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二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接受自己的平凡,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人这一生,不管经历多少山川湖海,最后都会回归平凡隐入尘烟。
这不是认命,而是在一边失去一边得到中,慢慢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
不去纠结最终的结果,享受当下的状态,接纳真实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身边人都被社会训诫,你要精益求精,好上更好,要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你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可慢慢长大,就会发现,很多事不是单纯努力就能得到~
再不认输再不认命,很多事依旧无能为力。
谁都有理想,谁都想出类拔萃,但人生海海,最终拔得头筹的又有多少?
而与其奋力追逐,不断追求更好,
不如活在自己的平凡里,不去仰望山高水长,不去羡慕花团锦簇,
每天在毫无波澜的日常里,感受花开花落,亦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成为60分人,没有站在光里,却也努力生活的人,就是自己的英雄。
02:难得糊涂,保持60分的清醒
曾国藩曾说:
“与人相处,适当装傻可以更融洽,处理事情,学着糊涂,可以更长久。
人活一世,半醉半醒,更自在。”
对此深以为然。
人这一生,并不是所有事都要弄得清清楚楚,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有活得明明白白,
适当糊涂,偶尔装聋作哑,才能让自己内心轻盈,活得自在。
但生活中,总有人有意无意的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干,却不知太过聪明反而容易招致祸患。
在三国时期,杨修被誉为才子,他的才华横溢让人们赞叹不已。
然而,他的聪明外露却让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在一次战役中,杨修因为能够迅速猜出曹操的心意而自作聪明地做出了决策。
然而,这次决策却让曹操感到不满。
最终,杨修被曹操下令杀害。
做人不要百分百的炫耀,做到60分的聪明,要知道一时的糊涂,可保得一世的安稳和豁达。
03.降低期待,拥有60分的满足
知乎上有人提问:“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特别扎心:“对一切事物抱有高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往往是因为有期待,而有期待就是失望的开始。
和伴侣生气,以为对方会用各种方式哄自己开心,结果对方却视而不见
彻夜加班改方案,以为能得到老板的赞赏,但换来的却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辛苦了~”
花了半小时想文案选照片,以为朋友圈会有无数点赞,却发现一天过去了点赞数寥寥无几~
当我们对一切都有期待时,就会发现:
不是所有的期待都有回应,除了给自己突增烦恼,于别人而言再无任何波澜。
曾看过网友@圆圆的一个故事。
圆圆从小就品学兼优,在高三的每次模拟考中,得分都在清华录取线之上。
因此圆圆一直把清华当作终极目标。
但谁也没料到圆圆在最后的高考中失利了,只考上了西安交大。
在常人看来,这也是很好的结果了。
可圆圆却因此受了极大的打击,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即使上了大学,也像笼中鸟一样,没了生机活力。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某一件事上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也总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可世间万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所在,不是仅凭意志力就能改变和扭转~
如果一味的想要达成某种目的,那付出的努力将变成了必须实现的期待,
,而人生则无异于自设困境,由此陷入精神内耗的怪圈。
所以降低期待,当我们追求60分的满足时,所看之处,皆是风景。
写在最后: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说:60分万岁是一个很好的哲学,我很晚才悟到。
人生太长,满分太累,60分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试着享受平凡,放弃对自己的苛求,接纳60分的普通,才更容易快乐;
遇事难得糊涂,摒弃对聪明的炫耀,保持60分的清醒,才能一世安稳;
学会降低期待,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拥有60分的生活,才能活得坦然。
点个在看与关注,我们一起乐享60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