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寓法度于笔墨之中——刍议黄正明的书法艺术

寓法度于笔墨之中——刍议黄正明的书法艺术

作者: 云逸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1:58 被阅读15次

    1963年生,南京大学书法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维权与鉴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兰亭会书法导师。

    寓法度于笔墨之中

     ——刍议黄正明的书法艺术

    飘逸之“逸”的美学价值。字与字相互呼应,虽无钩连,但行气丝毫未断,有着一气呵成的圆满,也给人一种疏朗大气之感。黄正明的书法真正做到了大开大阖,外松内紧,何时何处都不失去关联的关系,一切在法度中追寻着“意”的表现和“意”的表达。对“意”的追求就是一种对意境的追求。看似时时刻刻没有考虑法度,却在行笔的每一处都在考量着法度。这种法度和意之间的平衡,是黄正明对书法最深刻的理解,也是他对书法最深切的追求。和苏东坡的《李太白仙诗卷》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已经完全脱离了单纯的临摹,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其书风古雅俊逸,真率自然。

    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其间包涵了对各门艺术的学识,也涵盖了诸多艺术门类。与其联系最紧密的乃书法本身。书法艺术的美必须首先遵循书法本身的艺术规律,才能谈到书法艺术的美,才能谈到书法艺术是综合的艺术。

    黄正明的书法,无论是行书、草书、隶书、行楷,都有着不同的节奏,有着不同的韵律,在静与动之间平衡,在静与动之间表达着自己的意,同时也表现着对书写内容的最充分的理解。他以行楷书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充分表现着佛家的禅意邃密,却也有着一种灵性的灵动,稚拙和奇崛、灵性与禅意相容,达到意、趣、禅、意融为一炉的境地;书、法、意、逸的最终融合,不着任何痕迹,不雕琢,不巧饰,堪称对书写内容具有独到理解的具有个人书法艺术终极表现力的佳品力作。黄正明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写出了平和,写出了飘逸,颇有魏晋之时一切看穿、看透的潇洒,给人一种别样的意境:沉稳之中有着宋人之意,魏晋之逸。在法度之中上下求思索,上追魏晋之逸,下守宋人之意,中持唐人法度,这很难得。这也证明了他对佛学的理解与尊重。

    黄正明的行草书有着魏晋的潇洒蕴藉之风,有着诗之韵和画之意,瘦硬中也糅入了其对草书的理解:有着南北朝晋唐碑刻的筑基,又有晋人的飘逸,自唐法中取宋人之意韵,又有汉隶之用笔方法,使得黄正明的草书刚中见柔,兼有碑之骨、帖之韵,又渗透着汉隶朴拙之意。飞白,能在掌控之中,并运用自如,没有丝毫的强弩之感,随意、自然、潇洒。在法度中做到了最大的表现,内敛中具有极强的张力。“在抽象的点、线、笔画,让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宗白华语)。”

    苏东坡所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不仅是将“识”、“见”、“学”当做三方面的素养,更是将“识”、“见”、“学”综合后的修养当做书家的必要前提。黄正明正走在这条路上,而且走得很平稳很顺畅,我们相信,他一定会迈向更高的目标。

    黄正明书法欣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寓法度于笔墨之中——刍议黄正明的书法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u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