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身体想睡觉,脑袋里却各种想法,怎么都睡不着,干脆起来一一整理,把头脑清空。
首先在想刚才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小组碰头会。今天是我们小组共创项目化学习设计的第二次碰头会,沈洁老师因为临时有事,换我来做主持。会前我跟刘校长沟通了会议的流程,然后我简单制作了课件,梳理了整个碰头会的三个流程:《项目化学习设计》读书分享;基于核心知识的思考;下一步的计划。大概想了想整体的主持过程,包括思考了我关于每一个流程的发言内容。会前刘校长说到胡楠楠老师也来一起参加我们的小组碰头会,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非常激动,因为胡老师是我非常尊敬和崇拜的老师,她在项目化学习设计方面非常专业,有她做指导,我们进行起来就会更有力量。其次我也想借此机会表达内心一直以来对胡老师的感谢之意,不知道胡老师是否还记得,大概是2012年的英特尔项目培训课上,胡老师把我在培训中写的一篇日志和培训中的一篇范例在大屏幕上进行了全班分享,胡老师的看见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我在内心一直对胡老师充满了感恩,今天借此机会正好可以表达一下我的感谢。
胡老师还鼓励我在讲台前进行分享,记得当时我心里特别紧张,特别害怕在公开场合发言,自己说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今天的我虽不是特别完美,但跟以前相比还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今天我勇敢地表达了对胡老师的敬意和谢意,虽然表达的有些笼统,但我相信以后还有机会,我还可以进一步的表达。
以前的我特别害怕公开场合的表达,我会头脑一片空白。自从2019年在一次培训中有了突破以后,我现在不再抗拒了,虽然我还会紧张,但我允许这份紧张的存在,我带着这份紧张去说。我注意觉察我当下内心的感觉,真实地表达我自己,根据当下的感觉去反馈。我不再担心自己说不好怎么办,我不再持有固定性思维,执着于要有怎样的表现,我用发展性思维去对待不确定性和未知,每一次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事件都是我提升自己的机会,我不追求结果,我只求事前尽己所能去准备,事中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追随自己的感觉去做就好。在每一个当下,我已经做到当下所能做到的最好状态了。
今天的碰头会中,我按着预先设计的流程,比较顺利地把控着整体的进行,而且我认真倾听每位教师的发言,在每一个老师发言后,根据老师发言的特点,结合我的感受进行反馈,或从整体进行总结,或从关键词进行提炼,或谈给我的感受,或谈对我的触动,我感觉在那个当下我的头脑特别清醒,这应该就是叶修老师讲的高强度用脑的状态吧。
会后,我对自己今天的主持状态比较满意,这对我是一个锻炼和提高。这时也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得到他人的反馈。当我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又开始反思:这是我被接纳、被认可、被肯定的需求又萌生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求,这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为能更好地生存的基本需求,我接纳我有这样的需求,我允许这种需求的存在。然后我又想到,其实每个人都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来面对现实的世界,他以为他面对的是现实的世界,其实他面对的是他认识的世界,外在的世界其实是他自己内在认知的投射和反映。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评价是他自己内在认知的反映,所以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都没有必要。对于每一件事,在当下,依着当下的环境和条件去做就好了,真实,尽力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