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很大
她走下车来
瘦削的双肩在雨中幽颤
窘迫地奔向屋檐
雨中的我
撑着心爱的忧郁的蓝色雨伞
欣赏着她底美丽:
凤仪温雅 肢体停匀
“护花”这是每个温情男士的使命
征得她的同意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与她共享雨打万物的旋律
斜眼偷看:
娇羞的双颊微透着淡淡的红晕
挺峭的双乳随着心跳与气息一颤一颤地抖动
丰满圆润的臀部让人心醉
修长洁白的双腿尽洒人间的风致
微风吹来的体香
让我浑身畅爽
心中有了他是我初恋女友的幻觉
众人的眼中我们是钟情的爱侣
突来的寒风令我猛一阵的凉意
我是一个已婚的男人
家中的娇妻对我忠贞不二
可我竟在一个陌生的女人身上动了心思
我赶紧将伞压低
以避免熟人的眼光
妻子的倩影在脑中浮现
奇怪呵
刚才的那种幻想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到了,谢谢”
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微微荡漾
心中竟是莫名的怅惘
怨恨苍天
让我从此多了一份牵挂与惦念
回到家中
望着妻子和一双儿女
我有了一种难言的羞愧
可口的饭菜
竟也失去了本有的甘美
在珍惜与憧憬中
突然失去了记忆
歪哥絮语
闷热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阵雨,扰搅了在院子里玩耍的我和小雪。不得已,返回楼上。小雪和表姐玩游戏,我自顾自地翻起来了以前写的日记。竟找到了这样一首诗,并有注解。我感慨岁月沧桑,也感激自己那个时候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一一记录,这让我的人生有了留痕。我也不曾想到,那个时候怎么会写这样“离奇”的东西,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心理年龄。因为这首诗写于2007年5月13日,那个时候我读大三。2007年的五月13号是母亲节。
日记中是这样写的:晚上,写下了一首诗《我》(注:此时您所见到的题目是我刚刚编辑的时候重新加上去的),是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超我和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写的。语言有点简单,结构也显得粗糙不共,但是这是属于我的。为了自己的东西,我宁可付之一笑,来满足我可怜的虚荣心。
那个时候,我没有谈恋爱。更不要说结婚什么的。但并不代表不想拥有个女朋友。而这首诗应该就是自我幻想和虚构的产物。如此,聊以自慰吧。
说实话,11年后的今天,这种诗我是再也写不出来了,因为现在没有时间去读书,没有时间去思考(也许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吧),除了工作,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从事的工作本应该是妙趣横生的,却也是死寂一片。所有的快乐不是和学生发生的故事,而只是偶尔办公室里相互的打趣,仅此而已。是学生变了,还是老师变了,亦或是从事的教育环境变了。机械、麻木、冷漠、成了当下的流行词。鲁迅先生从20世纪初开始,就在用文字呐喊,可是21世纪,我们依旧如此。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比那个时代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可是人的心灵依旧。这是怎样的悖论啊?
下午上班很热很热,但是办公室里却依旧凉爽。郭哥进办公室后,打了被温开水,感慨道:“我们现在的日子真得很舒适,这么热的天,不用在太阳底下,而且还可以喝茶读报。”写大字的我,顿时心生感慨,附和道:“是啊。我们幸亏努力读书,才有了今天的饭碗。否则我们也得如父辈一般,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我们对生活其实没必要抱怨什么。可是我们却在抱怨。我想我们抱怨的不是当下的工作不好,而只是不满于现状,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是对更加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郭哥点头道:“对啊。十九大报告不是指出了新的社会矛盾吗?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你所说的,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我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环境同我们想安安静静教书的愿望有冲突,与我们期待中的公平公正有冲突。不过我相信,这种矛盾总会缩小的,我们这辈人不成,还有下一代。”
下午第三节是体育课,因为中考占用了操场和体育老师,学校要求学生在教室自习。我在让几个学生帮我分周考卷子的同时,让班上的金倩帮我收拾办公室。我边写字边和她聊天,奉劝她好好学习,以后有个不错的生活。她在肯定后,讲起了他父亲的故事:她父亲是家中最小的,当时学习也挺好,但是他家大伯学习更好,当初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北大,爷爷就专心供读大伯。而迫于家庭条件,父亲最终连高考都没有参加,他怕考上后,不能去读大学,会留下更大的遗憾。而现在他的父亲,因为家庭条件断送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从此他的命运和黄土地结缘。正是父亲的遗憾,让她有了很深的感触,故而她努力学习。现在条件容许了,不好好学习,反倒说不过去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矛盾着,抱怨着,有无奈,有憧憬,有现实的残酷,有幻想的美妙。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认真地活下去,努力地并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在这里推荐两部电影给您:《一九四二》和《阿甘正传》。这两部电影要先后看。如此才能对生活有所感悟。也能对我的这首小诗抱有宽容的态度。谁的人生都是对错的集合体,同时也无所谓对错,因为我们终将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