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12符言
昨天我们说到了鬼谷子的第十一篇思想“决篇”,决篇讲的就是如何下决断,决断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讲讲《鬼谷子》的第十二篇,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后一篇“符言”。符言,就是传达给君主的格言,实际上就是君主应该具备的权术。鬼谷子认为,君主在御民治国时必须"言必行,行必果"。鬼谷子还认为,要做到这些,管理者必须要遵循主位、主明、主徳、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这九条立身行事的原则。
充实意念,心境就要平安宁静,思虑要深远周到。这就是鬼谷子说的, 安、徐、正、静。如果不是立志将“利郎”打造成世界品牌,王良星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1987年,王良星刚创业的时候,他的梦想是过上一种不缺钱的小市民生活。从启动资金1万元,7个人,12台缝纫机到亮相世界最高级别的米兰国际时装周,与阿玛尼、范思哲等国际大牌同台竟技,打造“世界的利郎“,表明利郎的国际化战略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营一个企业就像在完成一个想法,想法的大小,决定成果的大小。王良星的例子告诉我们,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鬼谷子说,“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若能利用天下人的眼晴去观察,就没有看不到的事物。若能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探听,就没有听不到的事情。在管理中,若能把握好信息的流通,也就掌握了事情的主动权。竞争中的战略意识至关重要,竞争学认为,职场中的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决策计划时要以情报信息为基石,如同战场上用兵打仗样,也要了解敌人的情报信息。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打理一个家庭,是管理;小店铺,是管理;打理一个超级市场、百货公司,是管理;打理一个餐馆、旅馆,是管理;管理一个跨国大企业,是管理;管理一个乡,一个县、市,一个省,一个国,也都是管理。
刘邦可以说是驾驭臣下的典范。他善于任用刚健能为的大臣,辅助自己君临天下,正是其明智之处,他的用人很值得现代管理者好好思考。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用人之长。
他曾问大臣:“我为什么得天下,而项羽不能。”大臣们把诸如英明神武的话都说出来了。刘邦摇摇头,说:“能够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我能用之,这就是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抓到的原因。” 所以,我们从刘邦用人就可以看出,要选用的上的人,并且适当的下放权力,三个臭皮匠抵得了一个诸葛亮,要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博采众长,才是用人真正的智慧。既不用事事都亲力亲为,又不脱离民众。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财富”在所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一种资源。作为统治者,如果能做到"人尽其才”,那么事业就有希望。但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如何进行人事安排呢?鬼谷子认为:“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刑罚时,最重要的是公正。”
孟子说:“民心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由此可见,民众的力量不可忽视。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海内,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他推行严刑峻法大兴徭役,很快失去了人心。秦二世胡亥更是昏庸暴虐,不仅杀死了兄长扶苏,还采用赵高的建议,以“莫须用”的罪名处死了大批功臣。受到牵连而被杀的人不计其数,全国处于极端恐怖氛围之中,朝廷混乱官员营私,百姓更是水深火热。仅仅三年,秦王朝便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所推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政者只有依靠民众、人才的力量,方能看得远、想得深,做成常人不能做之事;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只能导致国家灭亡。
春秋时伯乐相马的故事很值得借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拥有真才实学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难以得到赏识和重用。这些人像千里马一样,需要发现和举荐,不然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是说啊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作为举荐他人的伯乐,说话做事要凭良心,实事求是。有才的人被任用,不仅是一人之幸,更是国家社稷之幸。相反,如果用人不当,则是国家的不幸。君王任用人才唯有善始善终,国家民众才能深受其益。
不善授权,终将累及自我。作为统治者,不仅要能识人辨人,更要能够知人善用,因才授职。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而是事事亲临,难免分身乏术,穷于应付。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人敬仰,但他"事必躬亲”的方法,也遭到批评。“事无巨细,必躬亲之”,什么事都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还吃力不讨好,把身体也搞垮了。司马懿听说后,断言"亮将死矣。”不久,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对于人才的运用,做到委以重任的同时,又要适当加以控制。从传统文化来看,个人如果拥有了权力,假如道德修养较低,制度上又缺乏监督和管理,那就很容易堕落成为危害国家和民众的“硕鼠”。这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
你在办事的过程中,运用“符言术”时,不可太拘泥于形式,要真正地做到赏罚分明,要明了何时该立威,何时该奖赏。而且,办事者还要善于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至是尖锐的指责和批评,只要对办事有利都应该大度地接受。同时,办事者还要多方观察,谨慎思考,如此这般才能将事情办得妥当、完美。
鬼谷子主张"有主赏”,他强调在使用奖赏的原则时务必要守信,使用惩罚的时候务必要公正。鬼谷子的这些观点,对成功办事有很大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有些人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领导的位置上工作,这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但是这些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领导并不好做,管人要有技巧。所以说,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好与周围人群的关系,该奖赏的奖赏,该惩罚的惩罚,只有做到赏罚得体才能树立起真正的权威,达到统御下属成功办事的目的。
比方说,抗金名将岳飞,非常善于治军。军队即使冻死也不拆百姓房屋,饿死也不抢劫百姓,因为如果有士兵拿了老百姓几根麻绳的,立刻依军法处死。但是对于朝廷的奖赏,岳飞都分给士兵,自己丝毫不取。每立战功,都归于将士,自己毫不居功。所以他的军队令出如山,勇猛善战,敌人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再比方说,孙武训练女兵,在三令五申之后,吴王的两个宠妃仍不以为然,孙武便下令处斩,女兵骇然,无不听孙武号令而动,此时,孙武对吴王说,即使现在让这些女兵赴战场打仗,她们也不会有所犹豫。
生命有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尊重与公正。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你赏罚分明了,处理公道了,对方就从你的行为中感觉到了尊重和公正,这是他最需要的两样东西!赏与罚都是工具,目的是建立自己良好的权威和个人形象。也就是说,管理者不但要善用赏和罚,还必须说话算数,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让人怀疑你的权威。我们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无信之君,只落得个悲惨下场。
鬼谷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信”字,什么是信呢?就是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一定要兑现。该处罚时,一定不能手软。做事不偏,你就能收获人心。做事偏了,赏罚不公,就没人拿你的话当回事,因为你连最基本的利益都摆不平。赏和罚,就是下属最在意的最基本的利益,做对了事要赏,做错了事要罚,要付出代价,这就是赏罚必信。
君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于天下,神明也会来保护你,又何惧怕那些奸邪之徒呢? 可见诚的价值有多大?!鬼谷子说“诚畅于天下神明”,中国人凡做生意,不论是奸商还是义商,必都把“诚信经营”时刻放在嘴上,也是出于对“诚”字的敬畏,对“信”字的推崇。即便自己不讲诚信,也是渴望别人对自己诚信的,我们又怎能不懂得“用赏贵信,用刑贵正”的道理呢?
《符言》篇讲述了九条立身行事的原则,寥寥数语,真知灼见,能敌百万之师。
身为君主,应当虚心静意,行德不争,广结盟友,以待天下之乱。做到了内心虚静,就能以静制动,选贤任能。明主当位,则如日月照临,光耀天下。《符言》是鬼谷子智慧的体现,也是君王治理天下的重要谋略。其中重要的方法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何必不忘对方的过失,使自己成为心灵的囚徒?
纵观古今,优秀的政治家,都是因为大度能容,才使天下归心,身边聚集了一批文武人才,从而成就了千秋霸业。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谅解对方的错误,以宽广的胸怀待人,必能赢取肝胆之心。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鬼谷子的内容。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应该提高修养,保持正直从容,以谦虚的态度与人交往,才能善结人缘,建立“诚信”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业上就会获得更多帮助,离成功也就更进了一步。
今天《鬼谷子》的讲述就到这里了,感谢12天的学习陪伴,希望你能学有所获。明天呢,我们将进行一个测试,对知识点进行温故知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