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一首赠别诗,大致是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所作。这段时间里,李白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已名满天下。他早年有过追求仕途的经历,但历经漫游、求助、入京等努力后都未能成功,最终心灰意冷选择隐居。李白初出茅庐,对孟浩然的才华和品德十分仰慕。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谈人生。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李白写下了《赠孟浩然》这首诗,表达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雅形象。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孟浩然洒脱不羁的形象和高尚的品格,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爱之情。“孟夫子”是对孟浩然的尊称,显示出李白对他的敬重。“风流天下闻”,突出了孟浩然的才华和品德在天下闻名,为后文的具体描写奠定了基础。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两句描绘了孟浩然年轻时就放弃了仕途,不追求功名利禄,到老依然隐居在山林之中。“红颜”指年轻的时候,“轩冕”代表官职和名利。孟浩然在年轻时就毅然放弃了官场的诱惑,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白首卧松云”,描绘了孟浩然晚年隐居在山林中,与松树、白云为伴,表现出他的淡泊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孟浩然的生活情趣和人格魅力。 “醉月频中圣”,意思是孟浩然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其中,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中圣”是指醉酒,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迷花不事君”,表现了孟浩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不愿意侍奉君王、追求功名利禄的态度。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最后两句是对孟浩然的高度赞美。“高山安可仰”,将孟浩然比作高山,表达了李白对他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品德高尚,令人难以企及。“徒此揖清芬”,意思是只能在此向孟浩然的高尚品德致敬。“清芬”指孟浩然的品德和风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