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一名外包员工被解雇了。原因是他违反公司规定,伪造行车记录,虚报补贴,长期如此,还不知悔改。
从我入职两年以来,他已经写过不下5封检讨书了,此次他就铁定心思不写检讨书。撤销他车班班长的岗位,没收车钥匙,让他反省个人所作所为。
检讨书写完以后,恢复上班状态,又原形毕露,以为当老板司机,就觉得自己也是领导,经常对乘车人员呼来唤去,甚是不尊重。
最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周末,白天值班,晚上喝酒,凌晨两点,挨个打电话,扰人清梦。那架势有点像高利贷催款的,甚是可恶。
凌晨五点还差两分,他又将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名字往微信群里发送。
这种极端无品的行为引起了众怒,任谁脾气好,也不堪其扰。
最终,公司高层决定将其解雇,退回合作单位。解雇通知下达后,领导特意组织晚宴欢送他,以示好聚好散,会上觥筹交错,表示接受。
晚宴第二天,他更是将无赖的形象表示得淋漓尽致。因为在此服务3年多,要求赔偿6个月,不然免谈。白天赖在办公室死缠烂打,像个跟屁虫一样;晚上,凌晨12点拼命敲门,因住集体宿舍,结果大伙们也睡不好。
按规定,离职了就得搬出宿舍,可他就是耍流氓,你们谁敢碰我的东西,我跟谁急!
事情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暂时这样晾着,庆幸的是他今天没有过来办公室蹲点,我们可以专心干活。大伙们说,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2.
关于他的评价,最差的莫过于人品极差!
而人品恰恰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失去了人品,再多的钱也无法赎回。
对于他这个人,我多少有些发言权。因为我是行政后勤组,繁杂琐事挺多,当初他是归我管的。
刚入职时,他对我还算好,我对他尊敬有加,也相信他,并表示我刚入职,以后要多多指导。
可是,结果他像变魔术一样,交代的事情推三阻四。他还口口声声说,这里的事情你不懂的多了,老哥告诉你要怎么做,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就这样我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领导交代的事情没做好,安排他人完成的事情一直拖,压抑的状态持续了半年。
身心俱疲的状态下,我选择了辞职,而且是两次辞职,相隔半年,结果还是没走成。我庆幸没有那么狼狈地逃离,而是主动选择留下来。
这也得益于一位前同事姐姐的启发,她告诉我,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克服困难。
然而,那名司机当时却借题发挥,你终于懂得了老哥的辛苦了吧?
我只想说,谁都不容易,既然准备离职了,那就堂堂正正走人,不要闹事,山水有相逢。况且,赔偿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合法合规,还不接受,有必要吗?
3.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打扮成弱者的角色,以求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偶尔为之即可,切忌沉迷不知归路。
小孩子不小心跌倒了,哇哇大哭,家长马上扶起,转而,用力踩踏地板,还哄小孩说,都怪这地板。
但是,人始终还是要长大断奶的,无法一辈子活在父母的庇护下,那样只能成为一名永远长不大的巨婴,心智和情商也就一直停留在婴儿时期的水平。
当我们心里产生抵触情绪时,再苦口婆心的劝慰话都是左边进,右边出,而且你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想,如果这名司机人品好,工作积极肯干,遵守规章制度,待人真诚和蔼,因为客观因素选择离职,相信很多人都会挽留他,甚至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困难。
我们无法改变游戏规则,那就只能好好适应和接受。当我们适应了这个环境以后,才能游刃有余地工作和生活。如果内心足够坚定,你的坚持终将收获美好的结果。
从他的“声嘶力竭”中,我听到了弱者的声音,无奈、激怒、仇恨,还有无赖,却丝毫没有一丝让人怜悯的味道。
如果有一天,我也会被“请”走,我将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而不是颜面扫地般赖着不走。
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最大程度的展现,不是看他在顺境中的谦谦有礼,而是他处于人生低谷面对逆境的态度。
古语,学而优则仕。学优而难仕,如何是好?李白选择对酒当歌,成就一首铿锵激昂的将进酒,告诉我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选择田园风光,谱写一篇篇积极乐观的诗篇,鼓励我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残酷的现实,理想破灭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理想已碎,才华仍在,此处无法绽放才华,别处自有舞台。
理想和现实的不断碰撞,但是因为内心的不甘与坚守,李白和苏轼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占据了显赫的地位,流芳百世。
倘若他们选择自暴自弃,就没有那些朗朗上口激励人心的诗篇,后世也不会对他们充满敬佩和崇拜之情了。
4.
下班时,与同事一起走回宿舍,期间聊了不痛不痒的话题。后面提及工作的烦心事,我当然理解。作为部门里唯一的一名女生,整天跟一群司机打交道,谁受得了?
她已经坚持了足足两年,毅力已相当强,但是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我深有体会。
此刻,我却对她说,既然无法决定去或者留,那么就不要再去想,改变我们留下来的态度,作为修炼自己的机会。
她回应,谁说无法决定啊?哪一天我坚持不了,我就果断离职了,谁的话我都不听,我已经告知家人了。
我满脸惊愕,这个看着我慢慢走出低谷的女孩,此时却已深深陷入泥淖中,我们无法驾驭工作,最后只能被工作绑架。
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我会坚决支持她的决定,就像她当初支持我一样。可是,现在我反倒不太赞同。
因为外面的世界真的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投射。当初,选择进来工作,最大的因素是父母的期待,还有自己以为可以一劳永逸过上稳定的生活。结果却并不是那样,如今选择离职,则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但是却不知道前路在何处。
除了启发她不要自暴自弃,充分利用时间多学习多充电,找到可以托付终生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刻滋养自己,等到内心的声音足够坚定,前方的路足够清晰,再果断做决定也不迟。
很庆幸,我非常清楚留下来的意义,而那些人呢?继续苟延残喘坚持着,还是选择争分夺秒修炼自我,等待展翅高飞的一天?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