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共济会让爱流动春天的风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作者: 邹佩华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06:11 被阅读48次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这是李敖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读后让我们可以领略作为政治小说家在精神上的强健康;读后也让我们能寻找到自己生命与精神的依托点。

这部作品以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为描写对象,表达了人生生死观、道家归隐观、世俗鬼神观、佛教僧空观、儒家入世观、思辩因果观等一系统思想类形而上主题。

该小说以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为故事背景,再现了自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贤达志士为中国应走哪条振兴之路,所赋予出的探求性和牺牲性政治活动。

我欣赏这部作品中的人物,觉得谭嗣同等英雄人物,其气魄之宏大,胸襟之宽窄阔,气质之洒脱,全可与金庸笔下的萧峰、郭靖等英雄相媲美。不像当下许多作家对英雄的塑造,总是缺乏想象力,人物非平即扁。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我想,李敖在构思这些英雄时,一定凸现了他对英雄人物再现的沉思。他一定在创作前作了大量且深入的思考分析的功课。

《北京法源寺》在艺上也做了故意创新的探索。

李敖在这部作品中,故意不偏重小说艺术上熟视无睹的法则,更不偏重当下现代多数作家秉持艺术价值观。

在情节设置上,将应多面表现的艺术技巧简单化和单一化;将不应多面表现的和难以表现的艺术技巧,却多侧面多层次地表现出来。繁人所简,简人所繁。

小说中情节转换与过渡,简而又简,一笔带过,却连成自然的逻辑顺序。

历史小说的创作,必然应处理好史实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而这两种关系能相得益彰的标准,便是让读者在艺术享受的氛围中,去理解历史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北京法源寺》使我真正感到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物心路的真实轨迹。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相关文章

  •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这是李敖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读后让我们可以领略...

  •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从神秘的棺材到掘坟,一幕幕悄然落下。死去的停棺于此,活着的终将死去。小说固然有小说的写法,不过,李敖笔下的法源寺是...

  • 寂寞余花

    初秋时节,心中焦虑,人事扰扰,车马纷纷,偶忆《北京法源寺》。大学时读《李敖大全集》,开篇第一文便是《北京法源寺》。...

  • 浅读胡适

    读胡适,始于台湾才子李敖,当年是看《北京法源寺》才了解李敖先生,因李敖先生向来放荡不羁,但是对胡适的评价极高,兴之...

  • 今天第一次走进法源寺

    法源寺,记得那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开始知道,2008年正式开始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全本小说里边只有提...

  • 《北京法源寺》变法者的皈依

    李敖《北京法源寺》 契阔四十载,难忘大陆人。再读李敖已是12年后… 目睹一本充满英雄主义,大是大非的《北京法源寺》...

  • 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

    拜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拜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后,一些感触颇多,有意犹未尽之意,又佛缘因果佛门之地引出华章,由悯忠...

  • 读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还没看完,目前有以下一些体会: 1、感觉其更多的是利用小说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

  •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似落花——读《北京法源寺》

    书名:《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算起来看过李敖的电视节目访谈,也看过他在高校的...

  • 《点评李敖》阅读笔记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作品有《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历史与人像》、《教育与脸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geqftx.html